
妻父。《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昔 直不疑 無兄,世人謂之盜嫂; 第五伯魚 三娶孤女,謂之撾婦翁……此皆以白為黑,欺天罔君者也。”《舊唐書·楊於陵傳》:“ 於陵 自 江西 府罷,以婦翁權幸方熾,不欲進取,乃蔔築於 建昌 ,以讀書山水為樂。”《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知縣對那女壻説道:‘你婦翁真是個聰明的人,若不是這遺書,家私險被你佔了。’”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狂奔二十餘裡,至 相國莊 ,已屆亥初,識其婦翁門,急叩不已。”
“婦翁”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指妻子的父親,即現代所說的“嶽父”或“丈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根據《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和《舊唐書·楊於陵傳》的記載,“婦翁”指“妻父”,即女婿對妻子父親的稱呼。例如《舊唐書》提到楊於陵因“婦翁權幸方熾”而隱居,說明該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曆史典籍或文言文,如《初刻拍案驚奇》中也有“婦翁”的表述,強調對嶽父的尊稱。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被“嶽父”“老丈人”等替代。
相關典故
曹操曾引用“撾婦翁”的典故(出自《三國志》),比喻以虛假罪名誣陷他人,側面印證“婦翁”在古代社會關系中的重要性。
“婦翁”是古代對妻子父親的稱謂,現代語境下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化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用例,可參考《三國志》《舊唐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