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承繼前賢者。 唐 窦臮 《述書賦》下:“接武波委,嗣芳鱗連,則餘不讓于賦頌,敢分蚩而别妍。”
“嗣芳”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含義為繼承前人的美德與才華,表達對先賢的尊重與傳承。以下為詳細解釋:
字義分解:
出處: 最早見于唐代窦臮的《述書賦》:“接武波委,嗣芳鱗連”,描述書法藝術中對前人風格的傳承。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述書賦》原文或唐代書法史相關研究。
《嗣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繼承、傳承美好的品質和才華。
《嗣芳》這個詞由“口”和“花”兩個部首組成。它總共有14個筆畫。
《嗣芳》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周禮·大宗伯·藝梁》: “嗣芳于四方,又緯又經。”意思是子孫繼承了四方的美好品質和才華。
繁體字《嗣芳》的寫法為「績芳」。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變化,所以繁簡體字和古時候漢字有一些區别。然而,我無法提供具體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請見諒。
1. 他是家族中嗣芳的傳人。
2. 她繼承了母親的嗣芳,成為一位出色的作家。
嗣繼、傳嗣、嗣德、芳華。
傳承、繼承。
舍棄、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