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窟的意思、三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窟的解釋

三個洞穴。《戰國策·齊策四》:“ 馮諼 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後以喻多種圖安避禍的方法。 三國 魏 吳質 《答東阿王書》:“深蒙 薛公 折節之禮,而無 馮諼 三窟之效。” 宋 蘇轼 《再用前韻寄莘老》:“君不見 夷甫 開三窟,不如 長康 號癡絶。”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他得救之後,無非以為占了便宜,何嘗改悔;并且因為是早已營就三窟,又善于鑽謀的,所以不多時,也就依然聲勢赫奕,作惡又如先前一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窟”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三窟”字面指三個洞穴,出自《戰國策·齊策四》中馮谖為孟嘗君謀劃的故事。原句為:“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比喻預先安排多種避禍或保全自身的方法,強調周密籌劃的重要性。

二、典故背景

戰國時期,謀士馮谖為孟嘗君設計了三項策略(即“三窟”):

  1. 焚券市義:焚燒薛地百姓的債券,赢得民心。
  2. 外交造勢:遊說各國擡高孟嘗君聲望,促使齊王重新重用他。
  3. 立宗廟于薛:在封地建立宗廟,鞏固政治根基。

三、引申含義

四、常見誤讀

部分解釋(如、4)提到“形容貧困住所”,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主流含義仍以《戰國策》典故為核心。

如需了解完整典故細節,可參考《戰國策》原文或權威曆史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窟》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窟》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其中,第一個字是“三”,意為數目詞,表示“三個”;第二個字是“窟”,意為“洞穴”、“穴居”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其中,第一個字的部首是“一”,共有一筆;第二個字的部首是“穴”,部首筆畫為“5”。

《三窟》的來源和繁體字

《三窟》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詩經·邶風·車胄》:“三窟之牝,莫我肯畀。”在古時候,人們常用“三窟”來表達某處洞穴、穴居的地方。

在繁體字中,《三窟》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變化。對于《三窟》這個詞,古代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不過,由于沒有特定的古代文獻顯示古時候《三窟》的漢字寫法,因此我們無法準确了解其古代寫法。

《三窟》的例句

1. 這個山區有很多奇特的地貌,其中有不少神秘的三窟。

2. 古代的人們常常選擇山洞作為三窟,以躲避戰亂。

《三窟》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三窟口、三窟特、三窟嶺

近義詞:三洞、三穴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