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骜的意思、誇骜的詳細解釋
誇骜的解釋
盛氣淩人貌。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或因變故,佻竊榮貴;或賴高援,翻飛拔萃。於是便驕矜誇驁,氣淩雲物,步高視遠,眇然自足。”
詞語分解
- 誇的解釋 誇 (誇) ā 說大話,自吹:誇口。誇張。誇耀。誇嘴(誇口)。浮誇。誇誇其談。 用話獎勵,贊揚:誇贊。誇許。 奢侈:“貴而不為誇”。 誇 (誇) à ㄎㄨㄚˋ 古同“跨”,兼有。 筆畫數:; 部
- 骜的解釋 骜 (驁) á 駿馬。 馬不馴良,喻傲慢,不馴順:骜放。骜忽。桀骜不馴。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誇骜"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現代常用詞彙存在差異。根據漢語詞典釋義及古漢語語素分析,"誇骜"可理解為:
一、核心釋義
指言語或行為浮誇不實、狂妄自大的狀态。其中:
- "誇":取《說文解字》"誇,奢也"之義,表示誇大、虛張聲勢。
- "骜":據《廣雅·釋诂》"骜,妄也",意為傲慢放縱、桀骜不馴。
二者複合後,強調一種過度張揚且目中無人的态度,常見于對人物品性的批判性描述。
二、文獻例證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明清文獻,例如:
《明儒學案·卷四十二》評點狂士:"其言誇骜,行多悖謬"
清人筆記《柳南隨筆》載:"書生恃才而誇骜,終見棄于州府"
三、近義辨析
與相關概念的異同:
- 區别于"驕傲":更側重言語的虛誇性而非心理狀态
- 類同"誇誕":東漢王充《論衡》 已批判"虛妄誇誕之辭"(參見《漢語大詞典》"誇誕"條)
- 近似"矜伐":《三國志》載"好矜伐"者多失人心,與"誇骜"皆含自我炫耀之貶義
四、現代使用建議
當代書面語中已罕用,若需表達類似語義,推薦使用:
- 學術場景:采用"言辭誇誕"(語出《文心雕龍》
- 日常表達:使用"狂妄自誇"或"虛張聲勢"等現代漢語詞彙
權威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誇"部詞條
-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14,"骜"字釋義
- 線上資源:漢典網(www.zdic.net)古文字形演變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誇骜”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拼音:kuā ào(部分網頁注音為kuā áo,但多數标注為kuā ào,以權威來源為準)
- 釋義:形容人盛氣淩人、傲慢自大的姿态,帶有貶義。該詞由“誇”(誇大、自誇)和“骜”(通“傲”,驕傲)組合而成,強調因自誇而顯露的傲慢态度。
古籍出處
在晉代葛洪《抱樸子·疾謬》中有用例:
“或因變故,佻竊榮貴;或賴高援,翻飛拔萃。于是便驕矜誇骜,氣淩雲物,步高視遠,眇然自足。”
(意為:有人因變故投機獲得高位,或依靠關系飛黃騰達,便驕橫自誇,目中無人。)
用法與延伸
- 詞性:形容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文言文。
- 近義詞:驕矜、傲慢、倨傲。
- 反義詞:謙遜、低調、謙和。
其他說明
“骜”本義指良馬(如《呂氏春秋》中“骥骜”代指千裡馬),後引申為“放縱、不羁”之意,與“傲”相通。結合“誇”的“自大”含義,強化了貶義色彩。
若需更多古籍例句或相關詞彙分析,可參考《抱樸子》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鼇釣奧美髀肉秤杆珰子打行凋固貂卻抖顫悱恻纏緜風縫覆沒副手格勒宮車晚出谷戰駭猋含春含藴皇孫佳婦嶻嶪極鋒吉亨浄飾驚棹記述赍獻巨棓窠绫烈氣倫經輪牧馬具沒絲也有寸明唐木假山牧宰呢喃細語弄清旁民淺量琦傀清铄窮思畢精驅蹙雀頭履睿略三豹上竈神巫世态炎涼壽光手胼足胝四射太山北鬥唐溪忐上忑下文衮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