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淡然置之,置之不理。 清 曾國藩 《答劉孟容書》:“二年三辱書,一不報答,雖槁木之無情,亦不恝置若此,性本嬾怠。” 魯迅 《書信集·緻李秉中》:“復往 廣州 ,次至 上海 ,是時與我偕行者,本一舊日學生,曾共患難,相助既久,恝置遂難。”
“恝置”是一個書面用語,意為淡然置之、不加理會,強調對事物采取冷漠或不在意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康熙字典》對“恝”的解析。
恝置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恝和置。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部分的含義和拆分。
恝字由恐部和爲組成,恐部表示心中恐懼的情緒,而爲表示行動。結合起來,恝表示心中恐懼并采取相應的行動。
恝置的“恝”部分共有4畫。
置由罒部和直組成,罒表示罩住的意思,而直表示筆直的狀态。結合起來,置表示将某物擺放在一個特定的位置上。
恝置的“置”部分共有8畫。
源自:
《恝置》這個詞語的來源暫無确切的資料,但從字義來看,恝置可能表示面對困境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或者是将物品放置到特定的位置上,使其井然有序。
恝置的繁體字為「愷置」。
恝置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才能得出準确的結論。
1. 面對困境,他恝置恐懼,勇敢地面對挑戰。
2. 她恝置書本整齊地放在書架上。
恝志、置信、恝然等。
安置、擺放。
拆散、失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