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睦容忍。《逸周書·武穆》:“五、睦忍寧于百姓。” 孔晁 注:“﹝睦忍﹞中厚忍辱。” 朱右曾 校釋:“和睦容忍,以安百姓。”
“睦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該詞最早見于《逸周書·武穆》中的記載:“五、睦忍甯于百姓。”
“睦忍”由“睦”(親近友好)和“忍”(忍耐寬容)組合而成,體現了一種以和諧為目标的人際相處智慧。它并非單純退讓,而是主動通過包容化解矛盾,尤其適用于親屬、朋友等親密關系中的摩擦。
若需進一步了解《逸周書》原文或其他古籍用例,可參考權威文獻或曆史典籍。
睦忍是一個常用于描述待人處事的詞語,意思是親近友好并且忍讓容忍。
拆分部首和筆畫:睦(目 109 + 4);忍(忄 61 + 3 + 刀 18)。
來源:睦忍的本義是親近友好并容忍他人的過錯,出自《戰國策·秦策二》。
繁體:睦忍的繁體字為「睦忍」。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睦忍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例句:他和睦忍讓的态度讓他赢得了朋友的尊重和信任。
組詞:友睦、和睦、包容忍讓。
近義詞:寬容、忍讓、容忍。
反義詞:争吵、隔閡、冷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