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籠燭的意思、籠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籠燭的解釋

猶籠燈。 宋 曾鞏 《冬夜即事》詩:“聞説豐年從此始,更回籠燭卷簾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籠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詞義

“籠燭”意為籠燈,即帶有罩子的燈或燈籠。該詞由“籠”(罩子)和“燭”(蠟燭/燈)組合而成,指一種用于防風或裝飾的照明工具。

二、出處與文學引用

  1. 宋代曾鞏《冬夜即事》
    詩句“聞說豐年從此始,更回籠燭卷簾看”中,用“籠燭”描繪冬夜點燈卷簾、期待豐年的場景,體現其作為照明工具的日常用途。

  2. 唐代白居易詩詞
    如《宿東亭曉興》中的“耿耿紗籠燭”,以及《新昌新居書事》中的“籠燭隔紗然”,均以“籠燭”渲染夜晚的靜谧或居家的雅緻氛圍。

三、用法特點

四、相關擴展

部分資料(如、9)提到“籠燭”在宋代詩詞中的引申義,暗含對安甯生活的期許或文人的雅趣,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燈具形制或詩詞用例,可參考、4、5的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籠燭》的意思

《籠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絲織籠子套住蠟燭,比喻禁止照明,形容黑暗、昏迷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籠燭》的部首是“⺮”(zhú)和“火”(huǒ),分别表示竹和火。它由12畫組成,其中“⺮”部3畫,“火”部9畫。

來源

《籠燭》最早見于《詩經·召南·采葛》:“籠燭之武,可以再輔。”這裡的“籠燭”指用竹篾編制的籠子套住蠟燭。後來成為比喻黑暗狀态的成語。

繁體

《籠燭》的繁體字為「籠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籠燭」的漢字寫作「籠燭」,沒有現代漢字的規範。

例句

1. 她因為心情沮喪,整個人像是籠燭一樣無精打采。
2. 天黑了,江邊沒有路燈,一片籠燭。

組詞

關聯詞語:籠罩、囚籠、絲瓜繩簍

近義詞

拘束、束縛、束手無策

反義詞

明亮、光明、明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