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身受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該成語出自《淮南子·人間訓》,原文記載衛國部分人主張歸順吳國,衛君認為吳國可“歸骸骨”(即保全性命),因此“束身以受命”。這一典故體現了歸順以換取生存或安定的曆史背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淮南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百度文庫)。
《束身受命》這個詞是指一個人志向高遠,願意擔負重任、接受命令,并且能夠用自己的行動去履行責任。這是一種積極向上、志存高遠的心态和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束》的部首為木,總計有7個筆畫。
《身》的部首為身,總計有7個筆畫。
《受》的部首為又,總計有8個筆畫。
《命》的部首為口,總計有5個筆畫。
來源:《束身受命》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典《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在古代,君子被視為高尚的人物,他們心懷天下,志存高遠,願意為國家和社會擔負重任。而束身受命則是指君子願意将自己的行為約束在道德和責任的範圍之内,接受上級的命令和安排,積極履行自己的職責。
繁體:束身受命(繁體:束身受命)
古時候漢字寫法:束身受命(古時候漢字寫法:束身受命)
例句:
1. 他始終堅持束身受命的原則,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堅守自己的職責。
2. 擔任領導職務需要不僅僅是能力,更需要一顆束身受命的心。
3. 作為一名公務員,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束身受命的精神,為人民服務。
組詞:服從、履行、職責、擔當、奉獻、事業、使命、自覺、守規矩、積極。
近義詞:順從、聽令、服從命令、履行職責、忠誠。
反義詞:桀骜不馴、抗命、不履行職責、奸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