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渺邈的意思、渺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渺邈的解釋

久遠;廣遠。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 炎 皥 遺事,紀在《三墳》;而年世渺邈,聲采靡追。” 唐 吳筠 《高士詠》序:“太初渺邈,難得而詳。” 宋 孔平仲 《楊大年喜朝京阙》詩:“七 閩 波渺邈,雙闕氣巖嶢。” 明 史璧 《刻<顔氏家訓>序》:“夫振古渺邈,經殘教荒,馴至于今,變趨愈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渺邈”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iǎo miǎo,主要用于形容時間或空間上的久遠、廣遠,帶有悠遠而難以觸及的意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時間久遠
    指年代、曆史等遙遠漫長,難以追溯。例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中“年世渺邈,聲采靡追”,即形容炎帝、伏羲時代的事迹因年代久遠而難以考究。
  2. 空間廣遠
    形容地域遼闊或距離遙遠。如柳永《八聲甘州》中“望故鄉渺邈”,表達故鄉遙不可及的怅惘。

二、文獻用例


三、近義詞與辨析


四、用法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文心雕龍》《全宋詞》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渺邈

渺邈(miǎo miǎo)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它可用作形容詞或名詞,用來形容事物因為較遠、模糊或難以觸及而顯得很遙遠、很虛幻。

拆分部首和筆畫

渺邈可以拆分為“氵(三點水)”和“苗(9畫)”。其中,“氵”是水的偏旁部首,“苗”是意思的部首,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

來源及繁體寫法

渺邈是一個具有悠久曆史的漢字,據考古學家考證,它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甲骨文時期。在繁體漢字中,渺邈的寫法為「渺」和「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渺邈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缺乏準确的文獻資料,我們無法确定确切的古漢字寫法。隻能通過對古代碑刻、銘文以及文獻殘片的研究,來推測該字在不同朝代的寫法。

例句

1. 他眺望着遠方,心中湧起一種渺邈的思緒。

2. 她夢想着進入渺邈的宇宙,探索星系之間的奧秘。

組詞

渺邈諸如:“渺茫”、“渺小”、“高山渺邈”、“渺如黃鶴樓”等。

近義詞

渺茫、模糊、遙遠、虛幻

反義詞

清晰、明确、貼近、真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