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身受命的意思、束身受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身受命的解释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束身受命”是一个具有庄重色彩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严格约束自身,恭敬谨慎地接受命令或任务。它强调在接受重要职责或使命时,个人应持有的严肃、自律和恭敬的态度。

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释义:

    • 束身: 本义为约束自己的身体、行为。引申为自我约束、自我检点、谨守规矩。指在行为举止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放纵、不逾矩。
    • 受命: 指接受命令、任务、任命或使命。通常指来自上级、君主、重要人物或肩负重大责任的指示。
    • 整体含义: 形容一个人在接受重要职责或使命时,态度极其恭敬、严肃、谨慎,并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以符合身份和任务的要求。它体现了对命令的尊重、对责任的敬畏以及个人的自律精神。
  2. 用法与语境:

    • 常用于描述臣子接受君主的任命、下属接受上级的指令,或个人承担重大责任时的庄重态度。
    • 强调在接受任务时内心的恭敬和外在行为的约束相结合。
    • 带有一定的正式性和书面语色彩。
    • 示例: “新上任的将军束身受命,誓死保卫边疆。” (形容将军严肃恭敬地接受任命,并决心履行职责)。
  3. 出处与典故:

    • 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史记·酷吏列传》。在描述郅都时,司马迁写道:“郅都迁为中尉… 行法不避贵戚… 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 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宁成者… 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而郅都为守。始前数都尉皆步入府中,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驩。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于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万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周阳由者… 由后为河东都尉,时与其守胜屠公争权,相告言罪。胜屠公当抵罪,义不受刑,自杀,而由弃市。自宁成、周阳由之后,事益多,民巧法,大抵吏之治类成、由等矣。 义纵者… 纵至,掩定襄狱中重罪轻系二百余人,及宾客昆弟私入相视亦二百余人。纵一捕鞠,曰‘为死罪解脱’。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为治。 是时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矣,然其治尚宽,辅法而行,而纵以鹰击毛挚为治。后会五铢钱白金起,民为奸,京师尤甚,乃以纵为右内史,王温舒为中尉。温舒至恶,其所为不先言纵,纵必以气凌之,败坏其功。其治,所诛杀甚多,然取为小治,奸益不胜,直指始出矣。吏之治以斩杀缚束为务,阎奉以恶用矣。 温舒者… 迁为河内太守… 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 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臧… 论报,至流血十余里。河内皆怪其奏,以为神速。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国,黎来,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 自温舒等以恶为治,而郡守、都尉、诸侯二千石欲为治者,其治大抵尽放温舒,而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南阳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齐有徐勃,燕赵之间有坚卢、范生之属。大群至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二千石,为檄告县趣具食;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胜数也。于是天子始使御史中丞、丞相长史督之。犹弗能禁也,乃使光禄大夫范昆、诸辅都尉及故九卿张德等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及以法诛通饮食,坐连诸郡,甚者数千人。数岁,乃颇得其渠率。散卒失亡,复聚党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无可奈何。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捕弗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不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其不言。故盗贼寖多,上下相为匿,以文辞避法焉。 减宣者… 官事辨,稍迁至御史及中丞。使治主父偃及治淮南反狱,所以微文深诋,杀者甚众,称为敢决疑。数废数起,为御史及中丞者几二十岁。王温舒免中尉,而宣为左内史。其治米盐,事大小皆关其手,自部署县名曹实物,官吏令丞不得擅摇,痛

网络扩展解释

“束身受命”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基本释义


2. 典故与出处

该成语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原文记载卫国部分人主张归顺吴国,卫君认为吴国可“归骸骨”(即保全性命),因此“束身以受命”。这一典故体现了归顺以换取生存或安定的历史背景。


3. 用法与语境


4. 示例与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淮南子》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百度文库)。

别人正在浏览...

旁午鞭磔布宣猜情出售此事厝心麤袍粝食呆笨德云牒牍惰失笃意访别蜂营蚁队攻心为上海会汉佩鸿涬皇化化石妇驾跨街道司孑居街逻景星麟凤寄乳掘强顑颔靠边类见联大落韵饢糟脑杓子内密能言快语炮膛披云破券铅虎青胖请正人公热暑柔雅蛇灰蚓线生拉活扯侍面竦辔素体天欃童身翫闻维结伪缪无法无天黠民下坐晞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