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用器物。《周禮·考工記序》:“審曲面執,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漢書·終軍傳》:“ 偃 矯制而鼓鑄者,欲及春耕種贍民器也。” 漢 徐幹 《中論·譴交》:“審曲直形勢,飭五材,以别民器,謂之百工。”
“民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民用器物,即與百姓日常生活相關的工具或器具。以下為詳細解析:
“民器”一詞在古代文獻中常見,反映了傳統社會對民生器具的重視,其含義至今仍保留實用性、平民化的特點。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分析,可參考《周禮》《漢書》等典籍。
《民器》是一個漢字詞語,有兩個意思:
1. 指民衆平常都用的器具,如鍋、碗、盤等日常生活用品。
2. 指國家或社會機構供給給民衆使用的器具,如設施、設備等。
《民器》的部首是「氵」和「口」。
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民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演變過程。其中,「民」初期象形,表示一個人站立的形狀;「器」則是隸形字,表示容器的形狀。古代人們使用民器作為描述日常物品的詞彙。
《民器》的繁體字為「民器」,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民器」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的古漢字寫法為:「民」的上半部分是「亻」,下半部分是「口」,而「器」的上半部分是「口」,下半部分是「耒」。
1. 我們需要購買一些民器來裝修新房子。
2. 這座公園提供了許多兒童遊樂民器。
1. 民用器具:專為民衆日常生活所設計的器具。
2. 社會民器:指國家或社會機構供給給民衆使用的各種設施和設備。
1. 家居用品:指在家庭内使用的各種器具和用品。
2. 生活設施:指為滿足生活需要而設置的各種公共設施。
奢侈品:指價格昂貴,超出了普通人消費水平的物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