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説谕的意思、説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説谕的解釋

勸說曉喻。《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四年》:“ 突厥 既亡, 營州 都督 薛萬淑 遣 契丹 酋長 貪沒折 説諭東北諸夷, 奚 、 霫 、 室韋 等十餘部皆内附。”《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四年》:“及 儉 徙 勝州 都督,州司奏 思結 将叛,詔 儉 往察之。 儉 單騎入其部落説諭,徙之 代州 ,即以 儉 檢校 代州 都督, 思結 卒無叛者。”

喜悅愉快。《漢書·杜邺傳》:“将軍宜承順聖意,加異往時,每事凡議,必與及之,指為誠發,出於将軍,則孰敢不説諭?” 顔師古 注:“言此之意指皆出忠誠,彼必和悅,無憂乖異也。説讀曰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説谕”(或寫作“說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勸說曉喻
    指通過言語說服、開導他人,使其接受某種觀點或行動。這一含義在《資治通鑒》中多次出現,例如:

    • 唐太宗時期,薛萬淑派契丹酋長“説諭東北諸夷”,成功使十餘部落歸附唐朝。
    • 官員張儉通過“單騎入其部落説諭”,化解了思結部落的叛亂危機。
  2. 喜悅愉快(通假用法)
    在《漢書·杜邺傳》中,“説谕”通“悅谕”,意為因忠誠而使人感到和悅。此處“説”讀作“悅”(yuè),屬于通假現象。

二、詞義擴展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外交:多用于古代官員說服少數民族歸附或平息叛亂。
  2. 權威溝通:上級對下級傳遞指令或政策。
  3. 情感表達:通“悅谕”時,表達因真誠引發的和諧氛圍。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資治通鑒》《漢書》原文或權威字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説谕》的意思

《説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傳達指令或告誡。它包含了口與言兩個部首,表達了通過口說話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説谕》詞的第一個部首是「言」,意為言語;第二個部首是「口」,意為口腔。它的筆畫數為15畫。

來源和繁體

《説谕》一詞的來源較為晚,最早出現在清代文獻中。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説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文字中,寫作「説諭」的形式一般較為常見。在這種寫法中,「諭」的下方會有一個小「說」字,表示表達的意思。

例句

1. 他受命向部隊發表了一份莊嚴的《説谕》。

2. 老師用嚴肅的語氣向同學們發表了一番《説谕》。

組詞

谕旨、教谕、谕示、口谕。

近義詞

告誡、規勸、勸誡、告誡。

反義詞

勸慰、安撫、鼓勵、稱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