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説谕的意思、説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説谕的解释

劝说晓喻。《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 突厥 既亡, 营州 都督 薛万淑 遣 契丹 酋长 贪没折 説諭东北诸夷, 奚 、 霫 、 室韦 等十餘部皆内附。”《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及 俭 徙 胜州 都督,州司奏 思结 将叛,詔 俭 往察之。 俭 单骑入其部落説諭,徙之 代州 ,即以 俭 检校 代州 都督, 思结 卒无叛者。”

喜悦愉快。《汉书·杜邺传》:“将军宜承顺圣意,加异往时,每事凡议,必与及之,指为诚发,出於将军,则孰敢不説諭?” 颜师古 注:“言此之意指皆出忠诚,彼必和悦,无忧乖异也。説读曰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説谕(shuō yù)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动词,由“説”(解说、劝说)与“谕”(告知、晓示)组合而成,指通过言辞进行劝解、教导或宣示。《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用言辞开导,使明白道理”,常见于官方文告或劝诫性文本。

详细释义:

  1. 劝解与教导

    指通过语言使人理解并接受某种观念或规则。例如《汉书·贾谊传》中“説谕士民”,即通过宣导教化百姓。

  2. 官方宣示

    古代官府用于颁布政令或法规的正式表达方式。如宋代《宋刑统》载“州县官吏当以法令説谕众庶”,强调以法令晓谕民众。

  3. 宗教与哲学语境

    佛教典籍中常指高僧以佛法开示信众。唐代《法苑珠林》有“菩萨説谕众生,令脱苦海”的用例。

引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説谕”(或写作“说谕”)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综合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劝说晓喻
    指通过言语说服、开导他人,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或行动。这一含义在《资治通鉴》中多次出现,例如:

    • 唐太宗时期,薛万淑派契丹酋长“説諭东北诸夷”,成功使十余部落归附唐朝。
    • 官员张俭通过“单骑入其部落説諭”,化解了思结部落的叛乱危机。
  2. 喜悦愉快(通假用法)
    在《汉书·杜邺传》中,“説谕”通“悦谕”,意为因忠诚而使人感到和悦。此处“説”读作“悦”(yuè),属于通假现象。

二、词义扩展

三、使用场景

  1. 历史外交:多用于古代官员说服少数民族归附或平息叛乱。
  2. 权威沟通:上级对下级传递指令或政策。
  3. 情感表达:通“悦谕”时,表达因真诚引发的和谐氛围。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资治通鉴》《汉书》原文或权威字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半豹鼻鈎彩棚操典超导[电]炽昌丑拙出角出职悴憏等而上之东宫三太东军独雁二尺半翻工个性宫令花心胡羼缴驳角膜戒备襟袖爵韦孔亟侩父两叶掩目连嶂吏课菱花髦稚马前剑门行麪糊盆眠卧末旗闹嚷能者多劳槃错前駈浅拙阙翟诎申沈钓胜邪使鬼钱私冒速忌眺听趧赽通巴土老帽土脉土壤污染未牌文衣误国闲口弄闲舌险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