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説谕的意思、説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説谕的解释

劝说晓喻。《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 突厥 既亡, 营州 都督 薛万淑 遣 契丹 酋长 贪没折 説諭东北诸夷, 奚 、 霫 、 室韦 等十餘部皆内附。”《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及 俭 徙 胜州 都督,州司奏 思结 将叛,詔 俭 往察之。 俭 单骑入其部落説諭,徙之 代州 ,即以 俭 检校 代州 都督, 思结 卒无叛者。”

喜悦愉快。《汉书·杜邺传》:“将军宜承顺圣意,加异往时,每事凡议,必与及之,指为诚发,出於将军,则孰敢不説諭?” 颜师古 注:“言此之意指皆出忠诚,彼必和悦,无忧乖异也。説读曰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説谕”(或写作“说谕”)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综合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劝说晓喻
    指通过言语说服、开导他人,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或行动。这一含义在《资治通鉴》中多次出现,例如:

    • 唐太宗时期,薛万淑派契丹酋长“説諭东北诸夷”,成功使十余部落归附唐朝。
    • 官员张俭通过“单骑入其部落説諭”,化解了思结部落的叛乱危机。
  2. 喜悦愉快(通假用法)
    在《汉书·杜邺传》中,“説谕”通“悦谕”,意为因忠诚而使人感到和悦。此处“説”读作“悦”(yuè),属于通假现象。

二、词义扩展

三、使用场景

  1. 历史外交:多用于古代官员说服少数民族归附或平息叛乱。
  2. 权威沟通:上级对下级传递指令或政策。
  3. 情感表达:通“悦谕”时,表达因真诚引发的和谐氛围。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资治通鉴》《汉书》原文或权威字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説谕》的意思

《説谕》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传达指令或告诫。它包含了口与言两个部首,表达了通过口说话的含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説谕》词的第一个部首是「言」,意为言语;第二个部首是「口」,意为口腔。它的笔画数为15画。

来源和繁体

《説谕》一词的来源较为晚,最早出现在清代文献中。在繁体中,它的写法为「説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文字中,写作「説諭」的形式一般较为常见。在这种写法中,「諭」的下方会有一个小「說」字,表示表达的意思。

例句

1. 他受命向部队发表了一份庄严的《説谕》。

2. 老师用严肃的语气向同学们发表了一番《説谕》。

组词

谕旨、教谕、谕示、口谕。

近义词

告诫、规劝、劝诫、告诫。

反义词

劝慰、安抚、鼓励、称赞。

别人正在浏览...

安卧白苹洲侧聆谗妒常祥茶引窗课第名掇芹堕业儿语梵相佛证干兰干能歌童公表搆奸豪詄横力淮南子皇祖考火电记结惊起梁尘旌直九馆仙裾巴逵舍昆明灰澜清怜愍列县栾睃轮枝满堂灌甿税密杨暮景桑榆男觋蟠蟠棚栏朴直耆臣齐门寝止全图社客适軄漱濯铜仗子吞嚼托息宪官小杜奚翅歇工缬林亵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