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臘的意思、五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臘的解釋

天臘、地臘、道德臘、民歲臘、侯王臘的合稱。道教認為凡此五臘日,宜為修齋、祭祀先祖。《雲笈七籤》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臘,五月五日名地臘,七月七日名道德臘,十月一日名民歲臘,十二月節日名侯王臘。此五臘日并宜修齋并祭祀先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臘"是道教文化與傳統曆法結合的歲時概念,指道教信仰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五個祭祀日。《中華道教大辭典》記載:"五臘者,道教以正月初一日為天臘,五月初五日為地臘,七月初七日為道德臘,十月初一日為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為王侯臘。"

具體釋義可分為三個維度:

  1. 歲時内涵:源自先秦臘祭習俗,《中國歲時節令辭典》指出五臘承襲了古代年終祭祖、禳災祈福的禮制,後經道教神學化改造,形成時序分布更均勻的節慶體系。

  2. 宗教功能:據《赤松子章曆》載,五臘日"宜修齋并祭祀先祖",道教認為此時天地交泰,可通過齋醮儀式消災解厄,如天臘日祭昊天上帝,地臘日祀社稷之神。

  3. 民俗融合:部分臘日與民間節日重疊,如王侯臘與臘八節重合,《燕京歲時記》記載此時"寺院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的佛道交融現象。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标注為宗教專有名詞,現代多用于道教文化研究及傳統節俗考證領域。其構詞法屬數詞縮略形式,與"三元""五曜"等道教術語形成同類詞彙聚合。

網絡擴展解釋

五臘是中國道教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指五個特定的齋祭日,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組成 五臘指天臘、地臘、道德臘、民歲臘、侯王臘的合稱,屬于道教傳統祭祀日。道教認為這五日適宜修齋祈福、祭祀祖先。

二、具體日期與含義

  1. 天臘:農曆正月初一,又稱“元日”,象征新年伊始的天地更新。
  2. 地臘: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與驅邪避疫的民俗相關。
  3. 道德臘:農曆七月初七(七夕),強調個人德行修養。
  4. 民歲臘:農曆十月初一,類似寒衣節,關注民生與年歲收成。
  5. 侯王臘:農曆十二月初八(臘八節),祭祀神靈與王侯。

三、習俗與意義 五臘日以修齋(如素食、誦經)和祭祖為核心,旨在祈福消災、追念先人。其中部分日期(如五月初五、七月初七)與民間節日融合,形成文化雙重性。

四、曆史記載 最早見于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卷三十七,明确五臘名稱及祭祀規範。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儀式或地域差異,可參考道教文獻或民俗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碧霧慘悴岔子酲醉傳龜襲紫怠疑大家閨秀大匠運斤斷纖堆内楯瓦發昏廢朝焚和赴告公幹供役含殓觟冠華亭鶴毀謗穢言将門奸谲見夢積蠧精金百煉聚傘花序嬾婦魚戾家利錢籠愡路人皆知律例面刺膨漲平白無故搴撷怯夫且住為佳豈能若喪考妣三柳三藐神寳君仕女畫視下如傷蘇仙泰適桃三李四天崄推杯托舊徒衛完事頑拙穩堰堰相制寫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