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蓮的意思、金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蓮的解釋

[bound feet of a woman] 舊指纏足婦女的小腳

三寸金蓮

詳細解釋

(1).金制的蓮花。事本《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鑿金為蓮華以帖地,令 潘妃 行其上,曰:‘此**華也。’”後因以稱美人步态之美。 唐 李商隱 《南朝》詩:“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 後蜀 毛熙震 《臨江仙》詩:“縱态迷心不足,風流可惜當年。纖腰婉約步金蓮。妖君傾國,猶自至今傳。”

(2).指女子的纖足。 唐 吳融 《和韓緻光侍郎無題》之二:“玉箸和妝裛,金蓮逐步新。”《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将 美娘 繡鞋脫下,去其裹腳,露出一對金蓮,如兩條玉筍相似。”《孽海花》第六回:“隻見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子……紮腿小腳管的粉紅褲,一對小小的金蓮。”

(3).指蓮座。呈蓮花形的佛座。 唐 呂岩 《七言》之九:“水中白雪微微結,火裡金蓮漸漸生。” 清 孫枝蔚 《題王幼華明府所藏錢貢鐘馗嫁妹圖》詩:“花疑借神女所佩之幽蘭,燭疑剪古佛所坐之金蓮。”

(4).見“ 金蓮華炬 ”。

(5).指花燈。《宣和遺事》前集:“金蓮萬盞,撒向天街。”《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金蓮開陸海,繞都城。”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金蓮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金蓮”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1. 纏足女子的代稱

    金蓮在古代特指纏足女性的小腳,尤以“三寸金蓮”為典型。這一習俗始于宋代,纏足後的腳形被文人雅士以“金蓮”美稱,象征女性纖巧之美。例如清代餘懷在《婦人鞋襪辨》中記載:“足之稍小者,莫如吳下,俗稱‘三寸金蓮’”來源1。纏足文化與中國古代社會審美、禮教密切相關,後因近代思想解放逐漸消亡。

  2. 金色蓮花的文學意象

    金蓮在佛教與詩詞中常指金色蓮花,寓意純潔、神聖。如《法華經》以“金蓮台”象征佛陀的莊嚴法座來源2。唐代詩人李商隱亦在《可歎》中寫道“金蓮移處任塵生”,以金蓮暗喻高潔品格來源3

  3. 戲曲與民俗符號

    在傳統戲劇中,“金蓮步”是旦角的經典台步,模拟纏足女子行走姿态,成為戲曲程式化表演的一部分來源4。此外,民間傳說中“步步生金蓮”被賦予吉祥寓意,常見于婚俗裝飾。

網絡擴展解釋

“金蓮”是中國古代對女性纏足後的小腳的美稱,其含義和文化背景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曆史演變

  1. 起源
    “金蓮”一詞最早可追溯至南唐時期。據記載,南唐後主李煜的宮嫔窅娘以帛纏足,在蓮花台上起舞,李煜贊其“步步生蓮”,由此将纏足與“金蓮”聯繫起來。這一宮廷風尚逐漸演變為社會習俗,成為女性審美标準。

  2. 尺寸等級
    纏足後的腳按尺寸分為不同等級:

    • 金蓮:三寸以内(約10厘米),被視為最美;
    • 銀蓮:四寸(約13.3厘米);
    • 鐵蓮:四寸以上則被貶稱為“鐵蓮”或“蓮船”。

二、象征意義與文化内涵

  1. 美與身份的象征
    小腳被賦予純潔、高雅的含義,與佛教文化中的“蓮花”意象關聯,象征女性品德和姿容。貴族女性以“三寸金蓮”彰顯身份,民間甚至出現“亮腳會”等習俗,以小腳為擇偶标準。

  2. 社會壓迫的體現
    纏足過程極其痛苦:女孩從四五歲開始用布帶緊裹雙足,強行改變骨骼形狀,伴隨出血、感染等風險,民間有“小腳一雙,淚水一缸”的俗語。這一陋習實質是對女性身體的摧殘和自由限制。

三、其他延伸含義

  1.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金蓮”也用于形容女子步态輕盈,如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翠裙鴛繡金蓮小”,借小腳代指女性整體美感。

  2. 現代語境中的變化
    隨着纏足習俗廢除,“金蓮”一詞逐漸脫離原義,現代多作為曆史概念或文學隱喻出現,部分語境中仍保留對女性美的比喻。

四、相關典故

如需進一步了解纏足的具體習俗或曆史影響,可參考權威史料或文學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傍紐憋支支冰原不亦善夫朝露溘至出點子厝舍電灌凡爾賽風饕諷怨封奏伏念管朗灌築牯牛嶺黃菅鑒略建築浄本進麾金齑玉脍絶典軍帖開蕩科程空餘廉升疬瘍風鸬鷀杓胪斷甿黎門鑰牛刀割雞配頭披襟迫在眉睫千金諾豈獨輕色輕羽勤勵勤悫齊頭鐥肉用牛散賤颾颾森森芊芊商咄石碌手搏衰瘵舜日堯天投荒土風帷宮洿渎響金白銀相切相磋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