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烙印的意思、火烙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烙印的解釋

即烙印。比喻不易磨滅的标記。 魯迅 《呐喊·頭發的故事》:“這六個人……一直挨到第一個雙6*6*節之後又一個多月,才消去了犯罪的火烙印。”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火烙印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火烙印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既指具體的物理工具與行為,也延伸為深刻的抽象象征。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應用及現代引申義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燒紅的金屬烙鐵,用于在物體(如木材、皮革)或活體動物(如牲畜)表面燙印标記的工具。其核心作用是标識歸屬或屬性,例如古代官府在罪犯面部烙印刑罰标記(如“盜”“囚”),或牧場主為區分牛馬所有權而烙制符號。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第7冊,第102頁“烙印”詞條釋義。

  2. 動作過程

    “火烙印”作動詞時,指用燒紅的烙鐵燙印的過程,強調高溫灼刻的物理特性。例如:“這塊木闆需火烙印上家族徽記。”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591頁“烙”字項下。


二、曆史與文化背景


三、現代引申義

  1. 心理學隱喻

    喻指不可磨滅的心理創傷或記憶,如“童年陰影成為他心中的火烙印”。此用法強調事件對精神層面的持久性影響。

    來源:心理學教材《創傷與複原》(Judith Herman著)中譯版相關表述。

  2. 文化符號象征

    在文學與影視作品中,常象征權力壓迫或身份禁锢。例如魯迅小說中人物被“烙上奴才的印記”,暗喻封建禮教的精神摧殘。

    來源:《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等著)對魯迅作品的解析。


權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3. 《中國古代社會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4. 《中國少數民族風俗志》,民族出版社,2006年。
  5. 《創傷與複原》,中信出版社,2015年(中譯本)。
  6.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網絡擴展解釋

“火烙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解釋

  1. 字面含義
    指用燒紅的鐵器在物體表面留下的永久性标記,常見于古代對人或動物的标識。

  2. 比喻意義
    引申為難以消除的痕迹或記憶,常帶有負面色彩,如恥辱、創傷等。魯迅在《呐喊·頭發的故事》中描述六人因剪辮被視作“犯罪”,需經曆時間才能消去“火烙印”,即社會強加的恥辱标記。


二、出處與用法


三、字義分解


四、應用場景

類型 示例
文學表達 “時代的悲劇在他心中刻下火烙印”
社會批判 揭露制度性歧視的“無形火烙印”
心理描述 童年經曆成為情感上的火烙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魯迅《呐喊》或漢語詞典中的詞條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哀絲豪竹敗火背綁犇竄扁牓褊悈不悛不一一草皮草玄瞅采辭筆帶路人大荔人瞪眉瞠眼登禦點注多義詞二村悱怨飛針走線風宿水飡高樓大廈跟着歌筒鼓槌淈盡顧曲周郎好利黑名單胡摟混亵僬僬金精空懷誇耀量瓶連夜臨筆麟甸鹵簿民黎拗澀平沙前言起坡奇行氣運十八般武藝遝匝體惜頹踏屠刲晚食文化參贊烏疊泥武風下層社會享帚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