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壯偉貌。 唐 韓愈 《河南令張君墓志銘》:“君方質有氣,形貌魁碩。”《明史·江彬傳》:“ 彬 狡黠強很,貌魁碩有力,善騎射。”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善神》:“遂見西廊下有一神,張目呀口,體狀魁碩,長二丈。”
(2).指大學者。 清 龔自珍 《資政大夫禮部侍郎武進莊公神道碑銘》:“辨古籍真僞,為術淺且近者也;且天下學僮盡明之矣,魁碩當弗復言。”
“魁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
指體格高大壯實,形容人的體态雄偉健壯。該詞由“魁”(領袖、首領)和“碩”(壯大、高大)組合而成,既強調外在的強壯,也隱含内在的威嚴氣質。例如《明史·江彬傳》中描述江彬“貌魁碩有力”,即突顯其身形魁梧。
引申義
在文學和學術語境中,可引申為形容學識淵博的大學者。如清代龔自珍在《資政大夫禮部侍郎武進莊公神道碑銘》中提到“魁碩當弗復言”,此處“魁碩”代指學術權威或傑出學者。
文獻出處與示例
使用場景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魁碩”的使用頻率較低,更偏向書面或特定語境。
《魁碩》是一個成語,指人的體型高大、雄健壯實,意為魁梧、強壯。
成語《魁碩》的部首為鬼(骨),拆分成氵、骨、頁三個部分。其中氵是水的意思,骨是指骨骼,頁是表示人的頭部。
這個成語一共有8個筆畫。
《魁碩》這個成語的來源比較複雜,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的《兒女英雄傳》,形容男子威猛、雄偉的身材。
《魁碩》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魁碩」。
在古代,「魁」的寫法是「鬼」(骨)「兒」(兒的原形)「巨」(巨大)。
「碩」的寫法是「石」(石頭)「西」(大)。
他站在人群中,身材魁碩,引人注目。
這位運動員身體魁碩,技術高超,在比賽中表現出色。
魁首、魁梧、碩果等。
壯實、高大、雄偉。
瘦小、瘦弱、矮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