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殖民地的意思、半殖民地的詳細解釋
半殖民地的解釋
[semicolony] 名義上獨立,實際上受外國控制的國家
詳細解釋
指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帝國主義控制和壓迫的國家。 吳玉章 《從甲午戰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自從世界資本主義入侵 中國 以後,腐朽的 中國 封建社會即逐漸解體而淪為半殖民地。” 冰心 《再寄小讀者》八:“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國家,一個一個地獨立起來了。”
詞語分解
- 半的解釋 半 à 二分之一:半圓。半百(五十,多指歲數)。 不完全的:多半。半島。半透明。半脫産。 在中間:半空。半路上。半夜。 喻很少:一星半點。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網絡擴展解釋
“半殖民地”是一個曆史政治術語,指形式上保持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實際受外國控制的國家或地區。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半殖民地國家名義上擁有主權,但實際主權不完整。其政府往往依附于帝國主義勢力,通過籤訂不平等條約等方式,使國家資源被外國掠奪,政策受外部幹預。例如中國近代因《南京條約》等喪失關稅自主權,海關被外國控制。
2.主要特征
- 政治依附:通過傀儡政權或反動政府間接受控,如清末列強通過清政府間接統治中國。
- 經濟剝削:成為帝國主義原料産地和商品傾銷市場,如19世紀奧斯曼帝國被英法資本滲透。
- 文化滲透:宗教、教育等領域受外國影響,如近代中國教會學校普及西方價值觀。
3.形成原因
- 列強利益沖突:多國争奪導緻無法完全瓜分(如波斯被英俄劃為勢力範圍)。
- 本土反抗:民衆抗争使列強難以直接統治,轉而扶植代理人(如軍閥)。
4.典型曆史案例
- 中國(1840-1949):通過條約喪失主權,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奧斯曼帝國(19世紀):北非屬地被歐洲列強瓜分,本土淪為半殖民地。
- 波斯(今伊朗):1907年被英俄協議分割為勢力範圍。
5.與完全殖民地的區别
完全殖民地(如英屬印度)無獨立政府,由殖民者直接統治;半殖民地則保留名義政府,但主權受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國家案例或曆史條約影響,可參考搜狗百科(-2)及曆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一詞常用來形容某些國家或地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受到外國殖民統治的情況。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字形、古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半(丶、十)+ 殳(幾、凡、㇀)
來源:
"半殖民地"一詞最早出現于1920年代的中國,用來描述中國國家狀況和經濟形态。它是由***************領導人毛澤東提出的,用以區分資本主義國家與中國既非完全獨立又非完全被殖民的社會狀态。
繁體字形:
半殖民地的繁體字寫法為「半殖民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半殖民地可能以古漢字形态進行書寫,但是它并不是古代漢字的一個正式成分,因此沒有特定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這個國家處于半殖民地狀态,既受到外國影響又保留一定程度的自主權。
2. 半殖民地的國家通常會面臨許多的發展障礙和不平等。
組詞:
半殖民地這個詞本身已經是一個組詞,沒有特定的組詞形式。
近義詞:
近義詞可以包括:半殖民國家、半殖民地地區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包括:完全獨立國家、殖民地、完全被殖民地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