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半殖民地的意思、半殖民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半殖民地的解釋

[semicolony] 名義上獨立,實際上受外國控制的國家

詳細解釋

指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帝國主義控制和壓迫的國家。 吳玉章 《從甲午戰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自從世界資本主義入侵 中國 以後,腐朽的 中國 封建社會即逐漸解體而淪為半殖民地。” 冰心 《再寄小讀者》八:“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國家,一個一個地獨立起來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半殖民地是近現代國際關系史中的重要概念,指一個國家在形式上保持主權獨立,但實際上政治、經濟、軍事等核心領域受外國勢力控制的特殊社會形态。該詞由"半"和"殖民地"複合構成,其中"半"表示不完全性,"殖民地"指完全喪失主權的被統治地區。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半殖民地特指"形式上獨立,實際上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受帝國主義控制的國家"。這種狀态表現為三個典型特征:

  1. 主權不完整性:國家法律上的獨立地位未被正式剝奪,但海關、稅收、司法等核心權力常受制于列強,如近代中國被迫接受"協定關稅"制度。
  2. 經濟依附性:外國資本通過開設銀行、控制鐵路航運、壟斷礦産資源等方式操縱國民經濟命脈,典型如19世紀末列強在華劃分的"勢力範圍"。
  3. 政治傀儡化:本土政權需要依附外國勢力維持統治,重大決策受外國使節或顧問幹預,清政府"總理衙門"的運作便長期受英國等國公使影響。

該概念最早見于列甯著作《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經中國共産黨理論家系統闡述後成為分析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核心範疇。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産黨》中明确指出,1840年鴉片戰争至1949年間,中國社會性質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6:38. 李侃. 中國近代史(1840-1919)[M]. 北京: 中華書局, 1994:107-112.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626-630.

網絡擴展解釋

“半殖民地”是一個曆史政治術語,指形式上保持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實際受外國控制的國家或地區。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半殖民地國家名義上擁有主權,但實際主權不完整。其政府往往依附于帝國主義勢力,通過籤訂不平等條約等方式,使國家資源被外國掠奪,政策受外部幹預。例如中國近代因《南京條約》等喪失關稅自主權,海關被外國控制。

2.主要特征

3.形成原因

4.典型曆史案例

5.與完全殖民地的區别

完全殖民地(如英屬印度)無獨立政府,由殖民者直接統治;半殖民地則保留名義政府,但主權受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國家案例或曆史條約影響,可參考搜狗百科(-2)及曆史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棃姨寶珠閉關絕市碧露筆鉛長安米貴弛高骛遠盜患颠實對床夜語泛越風鬥風後革亂貫侯骨灰鼓惑衡計黃帝畫派劫後灰浄淡淨角金燼舊鄉繼晝覺路遽容口頰壞疽匡子亮牌俪然砺山帶河飂冽馬快手明察暗訪南冠陪推評檢清源山起手巾璆磬缺斤短兩區野日暮途遠如風過耳睿渥擅權水經注述遵四達鎖子骨天步枉辟翫谑紋身文字癖無相幹無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