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貪戀權位。《呂氏春秋·舉難》:“以全舉人固難,物之情也。人傷 堯 以不慈之名, 舜 以卑父之號, 禹 以貪位之意, 湯 武 以放殺之謀,五伯以侵奪之事,由此觀之,物豈可全哉?”《史記·商君列傳》:“非其位而居之曰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貪名。”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貪位戀權之足以喪身如此,徒枉其才而已。”
“貪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貪戀權位、追求高位而不顧原則和道義。以下是綜合古籍和現代詞典的詳細解析:
該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德位相配”的推崇,批判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地位的行為,倡導“名實相符”的價值觀。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古籍原文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呂氏春秋·舉難》《史記·商君列傳》等文獻。
《貪位》是指追求、争奪權位的心态和行為。貪位者通常為了滿足個人的權力欲望而不擇手段地争取高位或領導地位。
《貪位》的拆分部首為貝(貝字底部橫的一刀),《貪位》的總筆畫數為12。
《貪位》一詞來源于古代,起初是形容在朝廷中貪圖、追逐官位的人。隨着社會的發展,這個詞逐漸延伸到各個領域,描述追求權力和地位的人。
《貪位》的繁體字為「貪位」。
在古代,「貪位」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寫法為「貪位」,其中的字形多帶有一些古代的風格。
1. 他為了貪位而不擇手段,最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2. 這些政客們隻顧貪位,完全忽視了人民的利益。
1. 貪權: 追求權力的欲望。
2. 貪名: 渴望得到名聲和聲譽。
3. 貪利: 為了私利而不擇手段。
《貪位》的近義詞有:追權、争位、逐利。
《貪位》的反義詞有:謙遜、退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