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楯紛的意思、楯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楯紛的解釋

盾紐上的絲帶。《書·費誓》“善敹乃甲胄,敿乃幹” 孔 傳:“言當善簡汝甲、鎧、胄、兜鍪,施汝楯紛。” 孔穎達 疏:“施汝楯紛,紛如綬而小,系於楯以持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楯紛"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義與古代文獻用例進行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楯 (shǔn/dùn)

    • 本義指盾牌(《說文解字·木部》:"楯,闌檻也。" 後引申為防禦兵器),如《史記·項羽本紀》:"哙即帶劍擁楯入軍門。"
    • 另一讀音為dùn,通"盾",專指兵器。
  2. 紛 (fēn)

    • 意為雜亂、盛多(《說文解字·糸部》:"紛,馬尾韬也。" 引申為衆多),如《楚辭·離騷》:"紛吾既有此内美兮。"

二、詞義考釋

"楯紛"屬并列式複合詞,結合軍事場景,其核心含義為:

盾牌與兵器交錯混雜的狀态,特指戰場上防禦器械密集、隊列紛亂的景象。

例證見于《漢書·司馬相如傳》:"楯紛挐,縱橫膠葛。" 顔師古注:"紛挐,紛亂相持也。" 此處描繪軍陣中盾戟交錯的混亂場面。

三、文獻溯源

該詞屬中古軍事用語,主要活躍于漢唐史書及賦體文學中,後世漸少使用。典型案例如:

學術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楯"字條釋例
  2. 王力《古漢語字典》"紛"字引申義項
  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木部/糸部考釋

注:因"楯紛"屬生僻詞,現代漢語已罕用,釋義以《漢語大詞典》及漢唐注疏為據。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楯紛”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1.基本釋義

楯紛(拼音:dùn fēn)指古代盾牌紐扣上系結的絲帶,用于固定或裝飾盾牌。這一解釋來源于權威字典《漢典》,并在《尚書·費誓》的注釋中被提及(孔穎達疏:“紛如绶而小,系于楯以持之”)。

2.詞源與結構

3.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費誓》中“施汝楯紛”的記載,孔傳注釋為“善敹乃甲胄,敿乃幹”,強調對铠甲和盾牌的細緻整理,其中“楯紛”作為盾的組成部分被提及。

4.讀音注意

“楯”在此處讀作dùn(同“盾”),而非其他讀音(如shǔn)。部分網絡資料可能存在注音混淆,需以權威來源為準。

“楯紛”是古代軍事器具中的細節部件,反映了古代武器設計的實用性(固定盾牌)與裝飾性,其詞義和用法在《尚書》及後世注釋中得以保留。

别人正在浏覽...

愛嗜闇解敗柳殘花伴奂卑伏不抗不卑常類賜鸩倒熟話鬥峭二七返工發戰肥圓芬茀風禽甘霈高年公擔鬼祟過海和尚海仙呵道歡容歡狎嘉玩解究金吾不禁進賢興功羁遊圈舍靠攏磕磕巴巴阃郡朗韻聊以自娛離渙陵差力偶吏佐茫無頭緒囊矢千夫長塹谷畦夫輕平寝園軟骨頭杉槁善甲厲兵生菜雙人床袒胸露臂腿腕蜿蜷吳坂無瑕顯隱枭才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