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樹杪的意思、樹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樹杪的解釋

樹梢。《陳書·儒林傳·王元規》:“ 元規 自執檝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閣於樹杪。” 唐 王維 《送梓州李使君》詩:“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是夕月明,餘步階上,仰見樹杪兩紅衣人向餘磬折拱揖,冉冉漸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樹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樹梢,即樹木枝條的末端或最頂端部分。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樹杪(shù miǎo)指樹木枝條的末端,即樹冠最頂端的細枝部分。

例證:

“樹杪百重泉”(王維《送梓州李使君》),形容泉水仿佛從樹梢高處流下。

來源:《漢語大詞典》


二、字義解析

  1. 樹:泛指木本植物。
  2. 杪:
    • 本義為樹枝的細梢(《說文解字》:“杪,木标末也”)。
    • 引申為“末端”,如“歲杪”(年末)、“月杪”(月末)。

      來源:《說文解字注》


三、文學與文化意象

在古典詩文中,“樹杪”常象征高處、飄渺或自然之趣:


四、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樹杪:樹枝的細梢。

  2. 《辭海》(第七版):

    杪:樹木的末端。樹杪即樹梢。


五、相關詞彙對比

詞彙 含義 區别
樹梢 樹枝頂端 口語化,與“樹杪”同義
樹冠 樹木枝葉的整體 指整體而非末端
林杪 森林的樹梢部分 範圍更廣,多用于寫景

六、經典文獻用例

  1. 杜甫《北征》:

    “我行已水濱,我仆猶木末。”

    “木末”即樹杪,形容仆人遠在樹梢高處。

    來源:《杜工部集》

  2. 《紅樓夢》第四十回:

    “隻見清流一帶,勢若遊龍,兩邊石欄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風燈,點的如銀花雪浪……上面柳杏諸樹雖無花葉,卻用各色綢绫紙絹及通草為花,粘于枝上……池邊兩行垂柳,雜以桃杏遮天,樹杪上皆懸燈萬盞。”

    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紅樓夢》


七、科學視角

植物學中,樹杪屬于新生枝區(Apical region),是樹木光合作用與生長的活躍部位,對光照競争至關重要。

來源:《植物生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樹杪”是漢語中描述樹木末梢的典雅詞彙,兼具文學意境與自然觀察的準确性,其使用貫穿古典詩文與現代漢語,是中文精準表達自然之美的重要語素。

網絡擴展解釋

“樹杪”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典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點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樹杪”指樹梢,即樹木的末端枝條或頂部位置。其拼音為shù miǎo。

  2. 古代文獻例證

    • 唐代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詩雲:“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描繪雨後樹梢懸挂流泉的景象。
    • 《初刻拍案驚奇》中也用“争投栖于樹杪”形容鳥類栖息于樹梢的情景。
  3. 同義詞與關聯詞
    “樹杪”與“木末”同義,如屈原《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及王維《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均以“木末”代指樹梢。

  4. 現代使用與權威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詩詞賞析中。權威工具書如《漢典》《百度百科》均收錄此詞。

  5. 發音與字形
    “杪”字讀音為miǎo,注意與“秒”“渺”等同音字區分。其字形從“木”部,與樹木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5的完整文獻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變巧便羽箔場不肩赤旂重趼抽膘春風雨露摴蒲待哺打硪登高履危的語第二聲诋攻椟槥砘車風母訃帖瓜瓞丱髦诃脅狡幸傑丈夫警勵金蘭會雞豚之息擊鐘鼎食坑坑窪窪靈簡離異杪歲腦門心子你來我往驽鈆配伍乾打雷,不下雨妻息棄邪歸正屈郁森敷色釉失據水部隨文析義歲終探湯它岐蹄道鐵算盤廷尉評吐瀝僞怠文衡污七八糟香亭仙品鰕須簾西曹邪馬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