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丱髦的意思、丱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丱髦的解釋

童年的發式。 宋 葉適 《謝景思集序》:“ 謝公 尚童子,脫丱髦,遊太學,俊筆湧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丱髦是漢語中一個描述古代兒童發式的專有名詞,具體含義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字形結構

    “丱”指兒童束發成兩角狀,形似“丱”字;“髦”指垂于額前的短發。合稱指古代童子将頭發分束兩髻、額前留短發的發型。

  2. 曆史背景

    此發型盛行于周代至漢代,是未成年的标志。《詩經·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即描述此發式,鄭玄箋注:“髦者,發至眉,子事父母之飾。”

二、文化象征

  1. 童年象征

    常見于古籍指代幼年階段,如《詩經·齊風·甫田》“總角丱兮”描寫少年形象,孔穎達疏:“總聚其發以為兩角丱然。”

  2. 禮制意義

    作為“垂髫”發式的分支,标志未行冠禮的童子身份。《儀禮·士冠禮》載成年需“棄爾幼志”,改丱髦為冠冕。

三、文獻佐證

四、現代認知

該詞現已罕用,但作為文化符號仍見于曆史研究及古文學注釋,是考證古代禮俗的重要語料。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毛詩正義》(中華書局)
  3. 《詩經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儀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5. 《釋名疏證補》(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丱髦”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不同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 童年發式
    根據宋代葉適《謝景思集序》中的記載,“丱髦”指古代兒童的一種發式。如“謝公尚童子,脫丱髦,遊太學”一句,描述少年謝公成年後舍棄童稚發式、進入太學學習的情景。

  2. 可能的混淆詞:“髶髦”
    需注意與“髶髦”(讀音èr máo)區分。後者指古代先驅騎兵披散頭發的裝束,見于張衡《東京賦》“髶髦被繡,虎夫戴鶡”,薛綜注“髶髦,髦頭茸騎也”。兩詞因字形相近易混淆,但含義截然不同。

建議:若需進一步考證“丱髦”的具體形制或曆史演變,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或結合更多古籍用例綜合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黑分明白質悲笳本婦澄瑩達旦棟楹阨巷胏石割付管顧好語黃甲緩勁滑澾穢蕪葷膻祭報潔白桀解靜暇吉祥闆踞虎盤龍亢龍有悔窺筩蠟絹撈兒牢剌淩風邏車民蠹民生塗炭末尼目觀奶豆腐年紙扭轉乾坤朋俦辟支佛請靓氣俠取舍兩難衽接仁妻三陽五會沙道山周深文傅會社飲適切爽失縮項魚談言同等溫八叉窩穰無辯舷門小舍犀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