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訃帖的意思、訃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訃帖的解釋

報喪帖子。 清 孔尚任 《車碾女》詩:“敲門下訃帖,疑是傳紅葉。”《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四回:“看官,你道他刻的是什麼?原來是刻訃帖。” 胡適 《我對于喪禮的改革》:“我出京之先,想到家鄉印刷不便,故先把訃帖付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訃帖”是中國傳統喪葬禮儀中用于報喪的文書形式,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定義
    訃帖是向親友和社會公告逝者去世消息的書面通知,通常包含逝者姓名、去世時間、吊唁及葬禮安排等信息。其名稱中的“訃”意為“報喪”,“帖”則指書面通知形式。

  2. 曆史背景與功能
    源自古代喪葬禮儀,最初以張貼于公共場所或逝者家門的形式傳遞信息。主要功能包括:

    • 通知親友參與吊唁;
    • 表達家屬哀思;
    • 傳遞喪事流程安排,如《近十年之怪現狀》中提到的刻印訃帖案例。
  3. 内容與形式特點
    傳統訃帖内容嚴謹,通常包含:

    • 逝者生卒年月及身份;
    • 治喪時間、地點;
    • 家屬署名(如“不孝男/女”等稱謂)。
      形式上多采用白紙黑字,體現莊重肅穆。
  4. 相關術語辨析

    • 訃紙:與訃帖同義,強調書寫載體,指喪事期間用于祭文、吊唁的專用紙張。
    • 訃告:現代更常用的廣義表述,涵蓋書面通知、公告等多種形式。

例句與文獻引用
清代孔尚任《車碾女》詩“敲門下訃帖,疑是傳紅葉”,以及胡適提及的提前印制訃帖案例,均體現了其曆史使用場景。現代部分地區(如梅縣客家)仍保留“報訃帖”的習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訃帖》的意思

《訃帖》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為報喪的帖子或函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訃帖》的第一個字“訃”是以言部作為部首,共有4個筆畫;第二個字“帖”則以巾部作為部首,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訃帖》這個詞源于古代的喪葬禮儀,人們在親友去世後會寫下悼詞,并通過帖子或函件傳達給他人,以示哀悼。因此,這種用于報喪的帖子或函件就被稱為《訃帖》。

繁體

《訃帖》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訃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略有不同,不過《訃帖》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和現代寫法相差不大,基本上保持了原樣。

例句

1. 他收到了一封《訃帖》,得知了親人的離世。

2. 在************人去世後,各國都派出了代表團送上了《訃帖》。

組詞

訃讀、帖子、悼訃、函帖等。

近義詞

喪帖、悼文、挽聯等。

反義詞

請貼、康貼、喜帖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