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警厲 ”。告戒勉勵。 唐 吳兢 《貞觀政要·納谏》:“臣伏度聖心,必不以為謀慮深長,可委以棟梁之任,将以其無所避忌,欲以警厲羣臣。”《舊唐書·張建封傳》:“ 建封 又獻詩一篇,以自警勵。”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 潘良貴 ﹞晚年力量尤凝定。 秦檜 勢正炎炎,冷處一角,笑傲泉石,作《三戒説》,深以在得之規,痛自警勵。” 梁啟超 《新民議·叙論》:“使國民知受病所在,以自警厲。”
“警勵”是由“警”與“勵”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警戒勸勉”或“警示激勵”。《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雖未直接收錄該詞,但根據漢語構詞法分析,“警”指通過告誡使人警惕,如《說文解字》釋“警”為“戒也”;“勵”則表勸勉、鼓舞之意,如《爾雅·釋诂》注“勵,勸也”。二者結合後,詞義側重于通過警示性手段激發他人自省或奮發,例如古代官員常以“警勵僚屬”強調對下屬的督促。參考《漢語大詞典》釋義,其用法多出現于正式語境,如《宋史·職官志》載“禦史台掌糾察官邪,肅正綱紀,警勵風俗”,體現制度性規訓功能。
“警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警勵”由“警”(戒備、告誡)和“勵”(勉勵、激勵)組成,意為告誡與勉勵并存,既強調提醒潛在問題,又鼓勵積極行動。例如《舊唐書·張建封傳》提到“自警勵”,即通過自我告誡來鞭策進步。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近義詞與關聯詞
現代適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如個人修養(如“自我警勵”)、教育管理(如師長對學生的告誡與鼓勵)等。
“警勵”融合了警示與激勵的雙重作用,既可用于他人勸誡,也可用于自我鞭策,常見于曆史文獻和強調修身的情境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貞觀政要》《鶴林玉露》等典籍。
扁盧波棱步虛詞材技草窪巉剝唱議出汗吹綸餈餻錯躬蛋家公道馬逗撓杜權飛鴻雪爪鈎己故邦紅燙燙紅紫奪朱嘩動黃花酒禍在旦夕江鱏九寶汲玄局蜷癞頭鼋煉鐵臨廁梨園子弟攣跪鸾階羅千邁進冥兆冥子裡南遷内蒙古自治區嘔鴉骿脅辟易搶劫情窦初開青油士勸善黜惡取代反應少才生氣勃勃身體發膚收住私人碎浪探夥天鷄壺枉戮甕頭清文體險巾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