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末。《晉書·桓彜傳論》:“況交霜雪於杪歲,晦風雨於将晨。”
“杪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析如下:
“杪歲”指歲末,即一年的末尾。其中:
《晉書·桓彜傳論》中曾用:“況交霜雪於杪歲,晦風雨於将晨。”,此處“杪歲”生動描繪了年末的寒冷與蕭瑟。
與“杪歲”含義相近的詞彙包括“歲杪”“歲暮”“年末”等,均指一年的最後階段。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古典文獻或詩詞中,用以增強時間描寫的意境感。
杪歲是一個漢語詞彙,含義為年終,即一年即将結束的那個時刻。
杪字由木旁和少部組成,木旁是該字的偏旁部首,少部是該字的聲旁部首。該字共有7畫。
杪的本義為樹頂,引申為年初或年末。在農曆體系中,杪指的是一年的最後一天。
杪的繁體字為榙。
古時候的杪字的寫法為“目”和“少”結合,表示在年末時盯着少部(聲旁部首)。
1. 午夜時分,他沉浸在杪歲的喧嚣中。
2. 隨着鐘聲敲響,杪歲來臨了。
杪年(年末)、杪晨(早晨)、杪末(最後)、杪時(年終時刻)。
歲終、年關。
歲首、年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