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探湯的意思、探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探湯的解釋

(1).探試沸水。喻炙熱。《列子·湯問》:“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 唐 柳宗元 《夏夜苦熱登西樓》詩:“探湯汲陰井,煬竈開重扉。”

(2).探試沸水。形容戒懼。《論語·季氏》:“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漢 張衡 《同聲歌》:“情好新交接,恐懔若探湯。” 晉 傅玄 《和班氏詩》:“ 秋胡 見此婦,惕然懷探湯。”

(3).探試沸水。比喻艱難痛苦之境。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中原初縱燎,下國竟探湯。盜據 三秦 地,兵纏八水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探湯"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試探沸水,比喻接觸極危險的事物或對危險之事保持高度警惕。以下從釋義、典故、用法三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礎釋義

  1. 字面義

    "探"意為試探、觸碰;"湯"古指沸水(《說文解字》:"湯,熱水也")。合指用手試探滾燙的水,引申為冒險行為。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28頁)

  2. 比喻義

    形容觸及極危險之事,或對邪惡、災禍等保持警覺,如"見不善如探湯"(《論語·季氏》)。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453頁)


二、典故溯源

此詞典出《論語·季氏》: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意為見到善行應積極追隨,見到不善之事要像躲避沸水般迅速遠離,強調對危險的敏銳規避。

來源: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


三、用法與延伸

  1. 警示危險

    如《漢書·禮樂志》:"如探湯蹈火,危殆之憂",形容處境兇險。

    來源:《漢書注》(中華書局版,卷二十二)

  2. 道德隱喻

    宋代理學家程頤釋:"探湯者,不欲須臾留也",主張對惡行須即刻遠離。

    來源:《二程遺書·卷五》


四、現代應用

該詞今多見于書面語及成語"赴湯蹈火"("湯"同指沸水),強調不畏艱險,但"探湯"本身更側重對危險的警惕而非主動承擔。

例: "面對誘惑,當有如探湯之戒。"


參考資料(權威文獻):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論語·季氏》(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漢書·禮樂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5. 《二程遺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文獻鍊接因平台限制未提供,可于各大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檢索上述書目。)

網絡擴展解釋

“探湯”是一個多義成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解釋:

1. 本義與曆史淵源
源于古代法律審判方式,指将手伸入沸水以驗證清白(如無罪者手不燙傷)。這一過程引申為“通過實踐探究真相或動機”。例如,在糾紛中需深入調查時,可用此詞形容。

2. 古籍中的引申義
•形容炙熱
《列子·湯問》用“及其日中如探湯”描述正午太陽的酷熱,此處“湯”指沸水。
•比喻戒懼心态
《論語·季氏》中“見不善如探湯”比喻遇到惡行時應如觸碰沸水般迅速避開,表達警惕與畏懼。
•指艱難處境
唐代韋莊詩句“下國竟探湯”以探湯喻指國家陷入困苦境地。

3. 古今詞義演變
古漢語中“湯”多指熱水(如《兩小兒辯日》),現代漢語則主要指食物湯汁。因此“探湯”的原始物理動作含義在現代已較少使用,更多保留比喻義。

提示: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日常使用需注意搭配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百城之富擺龍門陣犇萃博識多通不可偏廢昌華觸摸屏調審抵近攻擊放官發揚踔厲風緩副袆浮芥附理覆屍贛婁耕童鳏夫貴厚谷神星毫曹呴噓畫缯畫狀魂飛膽顫幾案才焦燎階坡金凳凈濑盡情盡理瞉霿冷格理遣螺蚄録事麥奴面奏拍擊陪音烹煎牆闆晴美罄心叴叴曲衡山響釋绂韬形滅影踏水天屆體會通曙脫選吳蔡悟空無涯之戚相值寫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