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树杪的意思、树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树杪的解释

树梢。《陈书·儒林传·王元规》:“ 元规 自执檝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於树杪。” 唐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是夕月明,余步阶上,仰见树杪两红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渐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树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树梢,即树木枝条的末端或最顶端部分。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树杪(shù miǎo)指树木枝条的末端,即树冠最顶端的细枝部分。

例证:

“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形容泉水仿佛从树梢高处流下。

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字义解析

  1. 树:泛指木本植物。
  2. 杪:
    • 本义为树枝的细梢(《说文解字》:“杪,木标末也”)。
    • 引申为“末端”,如“岁杪”(年末)、“月杪”(月末)。

      来源:《说文解字注》


三、文学与文化意象

在古典诗文中,“树杪”常象征高处、飘渺或自然之趣:


四、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树杪:树枝的细梢。

  2. 《辞海》(第七版):

    杪:树木的末端。树杪即树梢。


五、相关词汇对比

词汇 含义 区别
树梢 树枝顶端 口语化,与“树杪”同义
树冠 树木枝叶的整体 指整体而非末端
林杪 森林的树梢部分 范围更广,多用于写景

六、经典文献用例

  1. 杜甫《北征》: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木末”即树杪,形容仆人远在树梢高处。

    来源:《杜工部集》

  2. 《红楼梦》第四十回:

    “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却用各色绸绫纸绢及通草为花,粘于枝上……池边两行垂柳,杂以桃杏遮天,树杪上皆悬灯万盏。”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


七、科学视角

植物学中,树杪属于新生枝区(Apical region),是树木光合作用与生长的活跃部位,对光照竞争至关重要。

来源:《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树杪”是汉语中描述树木末梢的典雅词汇,兼具文学意境与自然观察的准确性,其使用贯穿古典诗文与现代汉语,是中文精准表达自然之美的重要语素。

网络扩展解释

“树杪”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典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点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树杪”指树梢,即树木的末端枝条或顶部位置。其拼音为shù miǎo。

  2. 古代文献例证

    • 唐代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云:“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描绘雨后树梢悬挂流泉的景象。
    • 《初刻拍案惊奇》中也用“争投栖于树杪”形容鸟类栖息于树梢的情景。
  3. 同义词与关联词
    “树杪”与“木末”同义,如屈原《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及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均以“木末”代指树梢。

  4. 现代使用与权威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典文学研究或诗词赏析中。权威工具书如《汉典》《百度百科》均收录此词。

  5. 发音与字形
    “杪”字读音为miǎo,注意与“秒”“渺”等同音字区分。其字形从“木”部,与树木相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诗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5的完整文献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爱惜按验百叶八书倍文别宅不茶不饭彩鳌长差充裕德高望重东陵东王多情多义封胡遏末扶床嘎巴脆故伎重演国事号号花白奂然鉴裁奸渐豭熊跽跪径寸心凈濑静悫进驱迥逝纪弦临当骡马大会露天开采买爵冒位谜氛潘鱼凭龟迫屑岂不旂常穷逼奇勋祈子纱窗擅国山坞绅緌沈阳故宫矢锋释网四脚阗塞闻风破胆温克迕辱遐绝嫌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