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河、池溏邊用石塊等砌成供人洗滌或泊船的埠頭。 葉聖陶 《火災·曉行》:“靠着池的東南岸,是一所破舊的農舍,屋後有一個水埠通到池面。”
“水埠”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江河、池塘邊用石塊等砌成的供人洗滌或泊船的埠頭,即水邊的簡易碼頭或台階。例如葉聖陶在《火災·曉行》中描述:“屋後有一個水埠通到池面”,生動展現了其實際用途。
部分詞典提到其可比喻“人才或資源聚集地”,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學作品中的用例或方言差異,可參考葉聖陶著作或地方民俗資料。
水埠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水邊的碼頭或港口,也可以泛指靠近水的地方。
水埠的拆分部首是氵(三點水)和阜,筆畫數為11。
水埠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阜代表土山,而氵表示水。水埠的合字含義即為水與土山交集的地方,因為港口常常位于水與陸地之間。
繁體字的水埠與簡體字寫法相同,均為“水埠”。
在古代,水埠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大緻相同,都是由“水”和“埠”兩個字合并而成。
1. 我們在這座美麗的水埠上欣賞着夕陽的美景。
2. 這個水埠是貨物的集散地,經常有大量船隻停靠。
1. 水埠碼頭
2. 水埠村莊
3. 水埠城市
4. 水埠風光
5. 水埠交通
1. 泊塢:指船隻停靠的地方,意思與水埠類似。
2. 碼頭:靠近水的地方,特指供船隻停靠、裝卸貨物的地方。
1. 陸地:與水埠相對,指不靠近水的地方。
2. 内地:與沿海地區相對,指距離大海較遠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