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施恩的意思、施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施恩的解釋

[favor;show leniency] 給予幫助或好處。也說“施惠”

施恩于人而不圖報

詳細解釋

給人以恩惠。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誠可謂恕己治人,推惠施恩者矣。”《左傳·昭公六年》“民知有辟則不忌於上” 唐 孔穎達 疏:“民知在上不敢越法以罪己,又不能曲法以施恩,則權柄移於法,故民皆不畏上。” 魯迅 《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個村婦哺乳嬰兒的時候,決不想到自己正在施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施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施恩”指給予他人幫助或好處,強調主動提供恩惠的行為。例如“施恩于人而不圖報”即表示幫助他人卻不求回報。


二、古文出處與演變

  1. 古代典籍

    • 《左傳·昭公六年》提到“不能曲法以施恩”,指不因私情而濫用法律施予恩惠。
    • 三國時期曹植在《求通親親表》中寫道“推惠施恩”,體現以恩惠待人。
  2. 詞義延伸
    唐代孔穎達在《左傳正義》中進一步解釋:“民知在上不敢越法以罪己,又不能曲法以施恩”,強調施恩需符合法度。


三、深層内涵

  1. 道德要求
    施恩常與“不圖報”關聯,如“施恩不圖報,但好人肯定有好報”,體現無私助人的價值觀。

  2. 佛教視角
    在佛教中,施恩被視為“布施”,分為三類:

    • 財施:給予物質幫助;
    • 法施:傳授道理或知識;
    • 無畏施:消除他人恐懼或困境。

四、注意事項


五、現代應用

如需更詳細古文例證或哲學讨論,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綜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施恩

《施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是:“斤”、“心”。其中,“斤”是左邊的部首,它表示了“力量”、“行動”的意思;“心”是右邊的部首,代表了“心靈”、“感情”的意思。整個漢字共有12畫。

《施恩》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它的繁體字是「施恩」,與現代簡體字相比,繁體字通常使用于港澳台地區和一些傳統書法篆刻作品中。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簡體字中的「恩」字在古時寫法中是「□上從丁」;而「施」字則是「由共從方」。這些古代的寫法雖然與現代寫法不同,但依然傳達了相同的意思。

以下是《施恩》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心存感激,一直銘記着領導對他的施恩。
  2. 公益組織通過施恩行動,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
  3. 施恩是一種美德,它能帶給人們溫暖和希望。

與《施恩》相關的組詞有「施舍」、「施主」、「恩德」等。

近義詞包括「施行」、「施予」、「捐贈」等,它們都表示給予幫助、恩惠的意思。

反義詞有「索取」、「仇恨」、「報仇」等,與施恩相反,表示索取或懷有敵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