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晉 陶侃 之母 湛氏 。 唐 黃滔 《祭錢塘秦國太夫人》:“夫生帝王,則若 文 母,方鐘至聖;生人臣則若 陶 母,方降大賢,信夫。”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四折:“赤緊的 陶 母熬煎, 曾參 錯見, 太公 跋扈。一個兒,一個女,都一時啼哭。”
“陶母”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曆史人物指代 指晉代名将陶侃的母親湛氏(公元243-318年),她與孟母、歐母、嶽母并稱中國古代“四大賢母”。湛氏早年喪夫後獨自撫養陶侃,通過織布維持生計,并以嚴格的家教培養其廉潔品行。最著名的典故是陶侃任漁梁吏時送她一罐腌魚,她得知是公家物品後原封退回,并告誡兒子不可私用公物。
文化象征意義 陶母的形象成為中華傳統母教文化的代表,常被引用為清廉自律、教子有方的典範。例如元代白樸《牆頭馬上》等文學作品曾以“陶母熬煎”形容母親為子女操勞的形象。
相關延伸 陶母的教子故事被納入古代廉政教育案例,如“封壇退鲊”成為官員廉潔自持的象征。其生平在江西新幹縣等地仍有文化遺迹留存。
如需了解陶母更多典故細節或地域文化影響,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新幹地方文化研究資料。
《陶母》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稱呼陶藝家的母親。陶藝是指制作陶器的技藝,陶母可以理解為是對陶藝家母親的尊稱。
《陶母》的拆分部首為陶(tuó)字的陶部,表示與陶器有關;母(mǔ)字的母部,表示與母親有關。整個詞語共有6個筆畫。
《陶母》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的陶瓷文化。陶瓷是我國的傳統手工藝之一,起源于遠古時代。在古代社會,陶藝在生活中占據重要位置,而陶藝家的母親則是他們學藝的啟蒙者與支持者,因此被尊稱為陶母。
《陶母》的繁體字為「陶母」,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但《陶母》這個詞在古代與現代的寫法相同。
1. 陶母是一位睿智的女性,她培養了無數陶藝家。
2. 小明的陶母是一位出色的陶藝家,她的作品受到了廣泛的贊譽。
1. 陶器:制作陶藝品的器皿或雕塑。
2. 陶土:用于制作陶器的黏土材料。
3. 陶藝:制作和裝飾陶器的藝術。
4. 陶瓷:以陶土為原料,經過燒制而成的器物。
1. 陶師:指執掌陶藝的匠人,與陶母含義相近。
2. 陶女:與陶母相似,用于尊稱陶藝家的母親。
暫無相關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