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笃棐的意思、笃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笃棐的解釋

忠誠輔助。《書·君奭》:“篤棐時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 宋 嶽珂 《桯史·歲星之祥》:“蓋 宋 ,國之號,而 吳 則今時巡之所都,天意篤棐,於是益昭昭矣。”《明史·王恕馬文升等傳贊》:“ 王恕 砥礪風節, 馬文升 練達政體, 劉大夏 篤棐自将,皆具經國之遠猷,藴畜君之正志。” 清 馮桂芬 《光祿大夫東閣大學士文恪王公墓志銘》:“矯矯我公,中朝之望,公忠篤棐,外和内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笃棐是古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1. 字義分解

    • “笃”在《漢語大詞典》中主要有“忠誠、厚實、專一”等義項,如《論語·泰伯》中“笃信好學”即強調堅定與真誠。
    • “棐”通“榧”,本指一種木質堅硬的樹木(香榧),後引申為“輔助”或“非”(否定詞)。但在“笃棐”中,“棐”取“輔助”義,如《尚書·康诰》中“棐彜”即指輔佐常法。
  2. 合成詞義

    “笃棐”結合二字含義,可釋為“忠誠輔佐”或“堅定支持”。例如,《尚書·大诰》中“笃棐,無遺朕羞”一句,意為“忠誠輔佐,不使我有失德之憾”,強調臣子對君主的盡責。

  3. 詞義演變

    後世文獻中,“笃棐”多用于形容賢臣對國家的忠貞輔弼,如明代張居正《陳六事疏》以“笃棐之臣”贊譽盡職官員,突顯其道德與能力的雙重肯定。

網絡擴展解釋

"笃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ǔ fěi,屬于古代文獻用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詞源與文獻用例

  1. 《尚書·君奭》
    最早見于《尚書》名句:“笃棐時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意為“因二人忠誠輔佐,我方有今日的興盛”。
  2. 宋代嶽珂《桯史》
    記載“天意笃棐”,借指上天對國家的眷顧與輔助。
  3. 《明史》人物評價
    用于贊頌官員的忠誠輔政,如“劉大夏笃棐自将”。

使用場景

該詞多出現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作品或對古代人物的評價中,現代語境下通常作為學術或考據性詞彙使用。

提示: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尚書》注疏等專業文獻進一步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

阿羅漢果安丘白賴白甚耙路機搬石砸腳便齋蒼蒼廠臣朝生暮落花稱慶垂帷磁通量登虛地丑力敵頂敬惡物風塵之驚根索拱鼠孤鶱含哀湖北大鼓揮揮禍讟交際解弦更張旌蒲泾清渭濁卷梁貜狙泃河拒後開車老天隔不了一層紙楞緣連理襦犛旄靈鵲填河柳鑵理性緑林豪士旅窆蓦的木人石心涅盤拍戲樵婦欽動青牛七祀石柟試日順人述譔挺崿瓦脊無有下碇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