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竄端匿迹的意思、竄端匿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竄端匿迹的解釋

謂藏匿事物的頭緒。《楚辭·嚴忌<哀時命>》:“聊竄端而匿迹兮,嗼寂默而無聲。” 朱熹 集注:“竄端,藏其端緒,不使人少見之也。”《淮南子·人間訓》:“夫事之所以難知者,以其竄端匿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竄端匿迹”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字義拆解與核心含義

  1. “竄”:本義為隱藏、躲藏,引申為改動、删改。
  2. “端”:指事物的開頭、苗頭或迹象。
  3. “匿”:意為隱藏、掩蓋。
  4. “迹”:指痕迹、蹤迹。

    整體釋義:指刻意掩蓋事物的苗頭或痕迹,試圖消除一切線索,使人無從查考。

二、引申義與用法

  1. 行為意圖:形容故意隱匿真相或銷毀證據,逃避責任或審查。

    例:他試圖竄端匿迹,銷毀賬本以掩蓋貪污行為。

  2. 文學修辭:在古籍中多用于批判虛僞掩飾之舉,強調“欲蓋彌彰”的反效果。

    如《淮南子·人間訓》雲:“夫事之所以難知者,以其竄端匿迹。”

三、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竄端匿迹”指隱藏事物的頭緒和痕迹,形容掩蓋真相。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12卷,1993年版)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隱匿事物的苗頭和痕迹,比喻掩蓋真相。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2016年)

  3. 《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

    出自《淮南子》,原指掩蓋線索,後泛指銷毀證據、逃避追責的行為。

    (來源:中華書局《成語大辭典》,2002年修訂版)

四、經典用例與語境分析

五、辨析與常見誤用


權威文獻參考來源:

  1. 上海辭書出版社. 《漢語大詞典》(1993)
  2. 商務印書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2016)
  3. 中華書局. 《成語大辭典》(2002修訂版)
  4. 劉安. 《淮南子·人間訓》(西漢)

網絡擴展解釋

“竄端匿迹”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uàn duān nì jì,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掩蓋事物的頭緒和痕迹來隱藏真相。以下是詳細解釋:


1. 釋義與用法


2. 出處與典故


3. 應用示例


4.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楚辭·嚴忌》或《淮南子》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百出白黑爆玉米花便室播谪鸧括丑谥楮國公磋議單憂極瘁東壁都領兒母富國強兵改柱張絃高雲勾攝孤翠侯甸花圃花稍胡桃嘉勝極稱九堰樛枝九州集腋為裘課督空被寬恕懶驢愁拉三扯四雷菌靈域迷離徜仿末着年壽排駕判事平地起孤丁啓口鳅鱽栖息泉客人輪子容或捼莏三熏三沐聲勢熏灼收熟雙彎説媒拉縴厮四件松慢肅截退遠下沐小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