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泛觞的意思、泛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泛觞的解釋

亦作“泛觴”。謂飲酒。 唐 儲光羲 《京口送别王四誼》詩:“明年菊花熟, 洛 東泛觴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泛觞是古代文人雅集中的一種飲酒習俗,字面指“漂浮的酒杯”,最早可追溯至《詩經·鄭風》中“清酒既載”的記載。其核心形式為:将酒杯置于彎曲的水渠中隨波漂流,酒杯停留處,賓客需即興賦詩或飲酒,體現了“以水為媒、以詩會友”的雅趣。

從詞義構成看,“泛”取漂浮之意,《說文解字》釋為“浮也”;“觞”為古代酒器,《禮記·禮器》注“觞,爵實曰觞”。二者結合既指器物,又承載禮儀功能。這種活動在魏晉時期尤為盛行,王羲之《蘭亭集序》所述“流觞曲水”即其典範。

據《宋書·禮志》記載,泛觞儀式常與修禊結合,成為三月上巳節的固定習俗。參與者需遵守“停杯作賦,違者罰酒”的規則,既展現文采又調節宴飲節奏。這種風雅傳統對後世文人結社、園林設計都産生深遠影響,現存蘇州拙政園的“流杯亭”便是仿古泛觞的實體見證。

詞義演變方面,明代《字彙》開始将“泛觞”引申為事物發端,如“文思泛觞”比喻創作靈感初現。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形容文化現象的起源,但考其本源,仍與流水載杯的意象密不可分。

網絡擴展解釋

“泛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略有差異,但核心含義可以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泛觞”指飲酒的行為,尤其與古代宴飲文化相關。部分來源提到其字面意義為“酒杯中的酒滿到邊緣”(如),但更權威的詞典解釋均以“飲酒”為核心義項。

二、詞源與用法

  1. 來源背景
    該詞源于古代酒宴禮儀,常見于唐代詩文,如儲光羲《京口送别王四誼》中“洛東泛觞遊”即描繪飲酒場景。
  2. 構詞解析
    • “泛”在此處通“汎”,有“漂浮、漫溢”之意,引申為舉杯;
    • “觞”指古代酒器,代指飲酒行為。

三、其他争議解釋

提到“比喻事物達到最高點或極限”,但此引申義在其他權威詞典中未見收錄,可能為個别來源的擴展解讀,需謹慎參考。

四、相關詞彙

五、典型例句

唐代儲光羲詩句:“明年菊花熟,洛東泛觞遊”,展現以飲酒為契機的聚會場景。

建議需要進一步考證引申義時,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典籍,或參考标注為高權威性的網頁來源(如)。

别人正在浏覽...

爆裂彈跋滞筆名殘山嘲譏遲到篡政鹾鹹丹甲大羽箭得無雕雞蔕芥敵忾方亮翻空飛星負郭田輻集桴苡膚腴幹枉故裡郭小川紅藕黃宮擠眉弄眼警報金藟酒友開火克臂理發馬如遊魚内助之賢嫋嫋婷婷凝睛叛換盤積固畜炮打燈匹婦溝渠潑婆娘清活活輕迅曲柄折本食地時祉耍線兒疏財尚氣束身自好酸霜童第周委宛文政無眩污尊抔飲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