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送往事居的意思、送往事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送往事居的解釋

謂禮葬死者,奉事生者。《左傳·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 杜預 注:“往,死者;居,生者;耦,兩也。送死事生,兩無疑恨,所謂正也。” 唐 獨孤及 《故太保贈太師韓國苗公谥議》:“論道賦政,送往事居,協恭秉彜,動罔違德。” 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自餘能事,盡於送往事居,不失倨侮。”亦作“ 送往視居 ”。 晉 葛洪 《抱樸子·臣節》:“送往視居,則竭忠貞而不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送往事居"出自《左傳·僖公九年》,原句為"送往事居,耦俱無猜",指妥善處理逝者後事并妥善安置生者。該成語承載了中國傳統倫理中"慎終追遠"的文化内涵,現多引申為妥善處理新舊交替事務。

一、語義解析

  1. 字面構成:"送"表護送、完成;"往"指逝去的人事;"事"作動詞表侍奉;"居"指現存事物。《古代漢語詞典》将其訓釋為"安葬死者,奉養生者",體現生死兩安的倫理觀。

二、典源考辨 《左傳》記載晉國大夫荀息受獻公托孤時,以此語表明忠貞不貳的立場。杜預注"往謂死者,居謂生者",揭示其包含的托孤重臣責任倫理,後被《資治通鑒》等史籍轉引強化其政治倫理意涵。

三、現代應用 在政務文書與商業交接場景中,該成語常用于強調工作銜接的完整性。如《人民日報》曾用"送往事居,平穩過渡"描述機構改革過程,突顯對曆史遺産與現時責任的雙重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

“送往事居”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òng wǎng shì jū,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背景

最早出自《左傳·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
(注:耦,指兩者;貞,指正直。意為妥善處理生死之事,使生者與逝者均無遺憾,體現正直之道。)


三、用法與例句

  1.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多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2. 例句:
    • 宋代陳亮《祭朱壽之文》:“少不失父,老不哭子,送往事居,後先更疊,以終于無憾。”
    • 《周書·窦熾傳》:“于、李之送往事居,有曲于此。”

四、近義與延伸


五、權威總結

該成語多用于描述妥善處理生死大事的德行,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評價人物品格的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不明不暗察色赤韨敕語川堂盜兵到手大失所望斷猿蠹冊匪莪負闆釜底抽薪負羽宓子尜尜高狷革滅功謀弓韬鬼界規匿瞽漏咍台懽迎禍水豁指頭江南海北劍騎節節寸寸剞劂謹呈九野朗日戀戰禮賓纚縰幕席逆揣憑靠情緣瓊敷犬馬之報屈柘三棒三柱色聽上指善手少内柿子椒雙管齊下素客擡寫田更土社蕪駮武車無可置辯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