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班爵的意思、班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班爵的解釋

(1).爵位;官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子朱 怒曰:‘班爵同,何以黜 朱 於朝。’”《國語·周語上》:“故為車服旗章以旌之,為贄币瑞節以鎮之,為班爵貴賤以列之。”《新唐書·裴耀卿傳》:“ 林甫 驚曰:‘班爵與公同,而禮數異,何也。’” 元 揭傒斯 《故中憲大夫蘇公志道哀》詩:“銓選班爵冗,出入錢穀細。” 清 朱克敬 《暝庵雜識》卷二:“老夫得備記室足矣,必以馬齒班爵相推,虛名可耳,他非所願也。”

(2).頒授爵位。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一》:“天子裂土班爵,所以庸勳也。”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五:“公從容至前,炷香揖之曰:‘朝廷班爵,公無拜侯之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班爵”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概念,指代朝廷按照等級分封或授予爵位的體系。該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周代,是宗法制與分封制結合的核心内容,用以維護統治秩序。《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區分爵位的等級”,《辭源》補充說明其“通過爵位高低确立君臣尊卑關系”的社會功能。

從曆史文獻看,“班爵”包含兩層内涵:一是爵位等級的劃分,如《周禮·春官》記載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二是授爵儀式的規範,《禮記·王制》詳述了不同爵位對應的車服、禮器規格。秦漢時期發展為二十等軍功爵,唐代則形成九等爵體系,這一演變過程在《通典·職官》中有系統記載。

該制度與“班祿”(俸祿分配)共同構成古代官僚體系的獎懲機制。清代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指出:“班爵所以序貴賤,班祿所以制豐殺”,強調其通過物質與名譽雙重手段鞏固政權的特點。現代史學研究中,錢穆《國史大綱》将“班爵”視為理解中國古代政治結構的關鍵切入點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班爵”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爵位或官階
    指古代官員的等級制度,例如《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提到“班爵同,何以黜朱於朝”,即通過爵位高低區分官員地位。
    《國語·周語上》進一步說明,班爵制度與車服、禮儀等共同構成等級體系,如“為班爵貴賤以列之”。

  2. 頒授爵位
    表示帝王對臣子授予爵位的行為。例如宋代曾敏行《獨醒雜志》記載:“朝廷班爵,公無拜侯之禮”,強調爵位授予的儀式性。

二、曆史背景與用法

三、總結

“班爵”既指具體的爵位等級,也包含授予爵位的行為,是古代政治體系的重要部分。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詳細制度,可參考《左傳》《國語》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箱操作邊封别姓兵臨城下撥亂裁緻參耦車駕塵垢澄叙達師電改掉鞅鬥隊對壘獨善其身訪覃翻掌發生風伏伏臘臘廣屋官醞瓜戍孤子後福黃鹄歌華緣化杖虎落平陽混羼健浪浸漉斤然焜奕攬勝裂谷臨明龍元命介謙卑謙願樵婦鬈發讓禮一寸,得禮一尺殺省盛族朔風松鼠宿服鎖禁太上皇碳弧燈田假鐵扒偷食晚蠶務成無字句險诨宵旰憂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