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樹膚的意思、樹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樹膚的解釋

樹皮。《後漢書·宦者傳·蔡倫》:“ 倫 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樹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現代漢語中的樹皮相同,指樹木主幹和枝條外層的保護組織。

詳細釋義:

  1. 字面本義:

    • 樹: 指木本植物。
    • 膚: 本義指人或動物的皮膚,引申指物體表面或外層的覆蓋物。
    • 樹膚: 即樹木的“皮膚”,指包裹在樹木木質部外層的結構。其主要功能是保護内部組織(如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免受機械損傷、病蟲害侵害以及水分過度蒸發。
  2. 曆史文獻佐證:

    •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有所使用。例如,在記錄東漢曆史的《後漢書》中,就有關于災荒時期人們被迫食用“樹膚”的記載(《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第七》:“……河内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二月,司隸、冀州饑,人相食。敕州郡赈給貧弱。若王侯吏民有積谷者,一切貸十分之三,以助禀貸;其百姓吏民者,以見錢雇直。王侯須新租乃償。……冬十月,武陵蠻叛,寇江陵,南郡太守李肅坐奔北棄市;辛丑,以太常劉矩為太尉。戊申,隕石于鄠。是歲,京師及郡國七水。勃海海溢。诏曰:‘比者災異,水旱蝗螟,饑馑薦臻,百姓困乏,流離道路,痛心疾首。其令大司農絕今歲調度征求,及前年所調未畢者,皆勿複收責。其災旱盜賊之郡,勿收租,馀郡收半。……’(注:此處雖未直接引‘樹膚’,但描述了饑荒嚴重到人相食的背景,常被後世引述‘樹膚’時提及此背景))。這裡的“樹膚”即指樹皮,反映了極端情況下樹皮被當作充饑的食物來源。
  3. 與現代詞彙的關系:

    • 樹皮: “樹膚”是“樹皮”的古稱或另一種說法。在現代漢語中,“樹皮”是标準、通用的術語,廣泛應用于植物學、林業、日常生活等領域。“樹膚”一詞在現代已非常罕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引用古語的語境中。

“樹膚”意指樹木的外皮,即現代所說的樹皮。它是一個曆史詞彙,源于對樹木表層結構的形象比喻(以“膚”喻其包裹保護之功能),在古代文獻中有所記載,尤見于描述饑荒的史料。在現代漢語中,其功能與概念已完全被“樹皮”一詞所取代。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樹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指樹皮
    這是最核心的釋義,拼音為shù fū,常見于古代文獻和工具書。例如《後漢書·宦者傳·蔡倫》記載,蔡倫造紙時曾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為原料。現代詞典如《漢典》《查字典》也明确将其解釋為樹皮。

二、引申含義

  1. 形容體魄強健
    在成語用法中,“樹膚”可比喻人的皮膚如樹皮般堅韌,象征身體健壯或意志頑強。例如“樹膚之軀”形容人抵抗力強。不過此用法相對少見,更多出現在特定語境或文學表達中。

三、應用與示例

四、注意區分

需與“木膚”(形容皮膚粗糙)等近似詞區分。若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造句,可參考《後漢書》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哇暗澹壩埽邊牆不贕喘牛唇不離腮刺啓翠綸村夫子戴鹖打埋伏大猶犯贓負才使氣幹嗝圪吵哽咽犵豬貫覽詭圖過五關橫織犟勁交施假譬驚窘矜功恃寵荊人涉澭驚寤遼澤理産俚辭驢鳴犬吠闾亭駡檔子慕志偏據偏頗僻奧撲赤潛度牽羊龜茲伎日月山喪沒觞窦設譬攝盛豕突狼奔首卷送字樣子邃僻素骥頭飛鼻飲土盎猬起鷄連鄉下腦殼襄贊攜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