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俚辭的意思、俚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俚辭的解釋

粗俗淺陋的辭語。《舊唐書·劉禹錫傳》:“蠻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俚辭(或寫作“俚詞”)是漢語中一種非正式的語言表達形式,其含義和特點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定義 俚辭指通俗、粗俗的詞語或表達方式,常用于日常口語。其核心特點是具有地域性(如方言)、群體性(特定圈層用語)或時代性(隨社會變遷産生新俚語),部分内容可能包含不雅成分。

二、曆史與文化背景

  1. 古代用例:唐代《舊唐書》記載,南方少數民族在祭祀活動中“必歌俚辭”,說明俚辭與民間習俗密切相關。
  2. 文學批評:明清文人如沈德符、李漁曾批評俚辭“粗俗不雅”,認為其不適合正式文學創作,但側面印證了俚辭在通俗文學中的滲透。

三、現代應用 俚辭如今常見于網絡用語、方言俗語等場景,例如“躺平”“絕絕子”等新興詞彙,既反映社會心态,又因非規範性引發争議。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俚辭實例或不同時期的演變,可參考《舊唐書》《野獲編》等文獻原文,或查閱方言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俚辭的意思

《俚辭》是一個成語,指的是民間俗語或者口頭談話中使用的俚語、方言、俗稱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俚辭》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亻(人字旁),右邊是言(言字旁),共計11個筆畫。

來源

《俚辭》最早出自《南史·周處傳》:“常懷民間俚辭,隨時鬻笑。”這裡的“俚辭”指的是民間的俗話、俗語。

繁體

《俚辭》的繁體字為「俚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俚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在古代可能使用「俚辤」這種寫法。

例句

1. 我們需要了解一些俚辭才能真正融入當地人的生活。
2. 他的演講中充滿了俚辭,讓觀衆們樂不可支。

組詞

俚辭不常見于其他詞組中。

近義詞

1. 口頭語
2. 俚語
3. 方言

反義詞

正言、規範言、文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