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驚寤的意思、驚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驚寤的解釋

受驚動而醒來。 唐 薛用弱 《集異記·張镒》:“忽夜夢有人自門遽入…… 張 驚寤。” 明 高啟 《夢遊仙》詩:“驚寤忽長歎,虛空但雲煙。” 清 劉大櫆 《就寝》詩:“覊人方就寝,啼鳥莫驚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驚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驚”和“寤”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從睡夢中突然驚醒,引申為因受外界刺激而猛然醒悟或覺醒。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驚(驚)

    • 本義指馬受駭而行動失常,引申為突然的震動、恐懼或警覺。《說文解字》釋:“驚,馬駭也。”
    • 在“驚寤”中強調突如其來的刺激感。
    • 本義指睡醒,與“寐”(入睡)相對。《說文解字》:“寤,寐覺而有言曰寤。”
    • 引申為覺悟、醒悟,如《詩經·關雎》“寤寐求之”。

合成詞“驚寤”:

結合二者,字面意為“受驚而醒”,既指生理上的驚醒,也隱喻心理或認知上的頓悟。


二、古籍用例與釋義

  1. 指從睡夢中驚醒

    • 《漢書·外戚傳》:“夢帝謂己曰:‘王太後怒,汝何故不謹?’霍氏驚寤。”

      (霍氏夢中被帝王警示,驚醒後意識到危機。)

    • 《後漢書·皇後紀》:“夜夢登天,顧左右無援,驚寤流涕。”

      (夢中登天因無人相助而驚醒哭泣。)

  2. 引申為猛然醒悟

    • 宋代洪邁《夷堅志》:“忽聞空中語曰:‘汝壽止此。’驚寤,始悟平生之過。”

      (聽聞天命警示後醒悟自身過失。)

    • 明代《警世通言》:“道士一言,驚寤癡愚。”

      (道士的話點醒愚昧之人。)


三、近義詞辨析

詞彙 側重含義 例句參考
驚寤 受外界刺激而覺醒(含突發性) “雷聲驚寤,方知身在客舍。”
覺悟 主動領悟道理(漸進性) “久病方覺悟,養生貴自然。”
警醒 警戒中保持清醒(預防性) “往事警醒,勿蹈覆轍。”

四、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驚寤:受驚而醒;猛然覺悟。

    引《漢書》例證,釋義強調“由驚動導緻的覺醒狀态”。

  2. 《王力古漢語字典》

    寤:通“悟”,覺醒。與“驚”連用,表“因驚而悟”。


五、文化内涵

“驚寤”在傳統文化中常關聯兩種意象: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注》(許慎撰,段玉裁注),中華書局2013年版。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3. 《漢書》(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中華書局。
  4.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驚寤”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指因受驚動而突然醒來,常見于古代文獻或詩詞中。例如:

二、詞素解析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夢境、突發事件或外界聲響導緻的驚醒狀态,如清代劉大櫆《就寝》詩中“啼鳥莫驚寤”,即借鳥鳴聲表達對睡眠被擾的擔憂。

四、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中。日常表達更傾向于使用“驚醒”“吓醒”等白話詞彙。

若需進一步了解“驚”的組詞或相關文言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八府巡按卞田君冰洲石布露不直一文雠人從祖昆弟單費雕變跌踣鼎玉斷蓬敦護鵝步法例伏從負譏各養的各疼功略夠數挂匾挂錢貴京合昏宏峻夾襖監河侯接絶鮆力羁絏狂飇诓吓困踬累及無辜燎燔陵崗馬交魚謬采虛聲哪裡南甍泮坼妻弟秦璧清祀秋秋翐翐杞夷入山符神相世宦雙職工說白缌衰送客酸子氣攤認通賊完強蔚氣析辯詭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