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頭飛鼻飲的意思、頭飛鼻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頭飛鼻飲的解釋

傳說古代南方有落頭之民,其頭能飛;有鼻飲之人,相習以鼻飲水漿。事見《漢書·賈捐之傳》、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二、 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後遂以“頭飛鼻飲”代稱古代南方較落後的民族。 南朝 梁簡文帝 《南郊頌》:“紫舌黃支,頭飛鼻飲,自西而南,無思不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頭飛鼻飲”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描述南方或邊遠地區原始部族奇特習俗的成語,具有特定的文化人類學含義。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本義解析

  1. 頭飛

    指古代某些部族在戰鬥或祭祀中砍下敵人頭顱并帶回懸挂的習俗,即“獵頭”風俗。這象征着勇武或用于宗教儀式,反映了原始社會的尚武精神和信仰。

    來源:《淮南子·修務訓》記載南方部族“斷發文身,戴首槁之冠”(“戴首”即懸挂頭顱)。

  2. 鼻飲

    指用鼻子吸飲液體(多為酒水)的特殊行為。據古籍描述,部分部族将導管插入鼻孔吸入液體,可能與避暑、宗教儀式或特殊生理適應相關。

    來源:《漢書·賈捐之傳》載駱越之人“相習以鼻飲”;《魏書·僚傳》亦提及僚人“鼻飲水”。

二、文化内涵與文獻出處

該成語最早見于《淮南子·地形訓》:“自西南至東南方……有‘雕題、交趾、不死民、穿胸、反舌、儋耳、鼻飲、頭飛’之民”,後成為對未開化地區風俗的泛指。其核心意義包含:

三、學術考辨與現代意義

現代學者認為,“頭飛鼻飲”的記載雖有誇張成分,但反映了古代民族志的實錄傳統:

權威參考文獻:

  1. 劉安《淮南子》(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班固《漢書·賈捐之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魏收《魏書·僚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杜佑《通典·邊防典》(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頭飛鼻飲”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成語,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

  1. 原始含義(曆史典故)
    該成語源自古代文獻記載,代指南方較落後的民族習俗。據《漢書·賈捐之傳》、晉代幹寶《搜神記》及王嘉《拾遺記》描述,古代南方存在“落頭之民”(頭能飛離身體)和“鼻飲之人”(用鼻子飲水)的奇異風俗,後以“頭飛鼻飲”概括這類特殊族群。

  2. 現代引申義(形容醉酒)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喝酒爛醉如泥”,拆分理解為:

    • 頭飛:醉酒後頭暈目眩,仿佛頭部要飛起;
    • 鼻飲:醉酒後酒液從鼻孔流出,形容酩酊之态。
  3. 使用場景差異

    • 學術或曆史語境中,多采用原始含義,指代古代南方民族;
    • 日常口語中,可能被借用形容醉酒,但此用法缺乏文獻支撐,需謹慎使用。

注意:若需嚴謹考據,建議優先參考《漢書》《搜神記》等原始文獻,或權威曆史類詞典(如、5)。

别人正在浏覽...

阿特拉斯半道兒筆乾鄙俗不遜才華橫溢超雅差排成室瞋目扼腕鄧世昌底孔煩幾風涼人分家析産福過災生格擲軌笵雇農紅芙蓉回鍋會談簡罷江亭怨艱子鲛盤金鹍車極膳跼天蹐地軍刑堪輿榔杭爛舌頭龍鳳舸隴關龍章秀骨碌軸抛朵披帶霹靂舞評詙平衡木千門拳縮曲諱宂流閃忽繩準詩朋蒜腦薯坦笑恬怠填門脫真完補丸髻僞國銷暑小豎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