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才使氣的意思、負才使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才使氣的解釋

見“ 負才任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負才使氣(fù cái shǐ qì)指自恃有才華而意氣用事,多含貶義,形容人因才華出衆而任性傲慢、意氣用事的态度。以下從釋義、出處、用法及示例分述:

一、釋義與内涵

  1. 核心含義

    “負才”即依仗才華,“使氣”指放任情緒、意氣用事。整體強調因才華出衆而表現出傲慢、固執或情緒化的行為,常因不願屈就他人導緻人際沖突。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0卷,第1283頁。

  2. 情感色彩

    屬貶義成語,多用于批評恃才傲物、缺乏謙遜的态度。如清代趙翼《陔餘叢考》評:“文人負才使氣,多招嫌忌。”

    來源:《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第421頁。


二、典故出處

此成語典出《北史·王昕傳》:

“昕少負才使氣,無所屈下。”

描述北朝文人王昕年少時因才華橫溢而桀骜不馴,不輕易向人低頭。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北史》(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卷二十四。


三、用法與示例

  1. 古典用例

    • 明代宋濂《送張君序》:“負才使氣者,常以盛氣淩人,終緻孤立。”

      來源:《宋學士文集》(中華書局,1985年),卷七。

  2. 現代語境

    多用于批評職場或學術環境中恃才傲物、不善合作的行為。例如:

    “他雖能力出衆,但負才使氣,團隊協作屢生矛盾。”


四、近義辨析


“負才使氣”深刻揭示才華與心性平衡的重要性,警醒世人以謙和馭才,避免因才生驕。其千年沿用印證了中華文化對“德才兼備”的推崇。

網絡擴展解釋

“負才使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指人依仗自己的才華或才能,放任個人意氣,表現出任性、傲慢的态度。該成語通常帶有貶義,形容人在為人處世中因自恃才學而态度不羁。


2.出處與背景

出自《北史·薛憕傳》。薛憕出身寒門,雖有才華卻因世族制度未被重用,常感歎“豈能五十年戴帻(頭巾),死一校尉”,表現出懷才不遇的憤懑。他因不滿現實而“負才使氣”,拒絕趨附權貴之門。


3.語法與結構


4.用法與示例


5.延伸解析

成語反映了古代社會中寒門才子對門閥制度的反抗心理,也警示才華需與謙遜并重,避免因驕縱影響人際與仕途。

别人正在浏覽...

鼇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澳牐拜把襃善襃揚變難陛螭丙穴鄙細波害不懂裝懂長詞馳突齒坐闖席打廣得過凡短幹管谷芨恢恑憰怪會盟晖暎殲剝翦疆交地接竈經坐鞠城局段狂蹶零落禮筵楣梁南陽佳氣淖田鳥殼排奧佩犢披毛索靥氣驕志滿騎軍鵲台阮囊羞澀散台燒雞盛集聖男生皮霜蓋水鬼退惰緼豫無風揚波汙手垢面顯發相如台校手徙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