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戈的意思、霜戈的詳細解釋
霜戈的解釋
(1).明亮鋒利的戈戟。 南朝 齊 謝朓 《從戎曲》:“日起霜戈照,風廻連旗翻。” 前蜀 杜光庭 《大王初修葛仙化告真詞》:“火彗橫空,霜戈照野。” 明 張居正 《遼左大捷》詩:“霜戈一指靖 遼陽 ,露布星馳入 未央 。”
(2).借指用兵,軍事行動。 唐 陸龜蒙 《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霜戈驅少壯,敗屋棄羸耋。”
詞語分解
- 霜的解釋 霜 ā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細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的:霜降。霜凍。霜序(指深秋季節)。霜秋。霜期。霜天。 像霜一樣的東西:柿霜。西瓜霜。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鋒。
- 戈的解釋 戈 ē 古代的一種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幹(乶 )戈。倒(僶 )戈。枕戈待旦。 姓。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霜戈是漢語中具有文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霜"本指水汽凝華形成的白色冰晶,《說文解字》釋為"喪也,成物者"(來源:《說文解字注》),引申出寒冷、鋒利、潔白三重意象。"戈"為古代勾啄類長柄兵器,《周禮·考工記》載"戈柲六尺有六寸"(來源:中華書局《周禮注疏》)。二字組合成"霜戈",最早見于魏晉文學,特指戈刃寒光凜冽如霜。
二、文學引申義
- 鋒銳兵器:杜甫《樊二十三侍禦赴漢中判官》中"居人莽牢落,遊子方霜戈"(來源:《全唐詩》卷217),以霜戈代指精銳武裝。
- 肅殺氣象: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雲"旌旗何缤紛,吹角鼓吹喧。白羽落酒樽,洞庭羅霜戈"(來源:《李太白全集》卷15),借霜戈渲染秋日肅殺氛圍。
- 軍事威儀:《宋史·樂志》載祭祀樂章"霜戈凝曉日,雲旌起暮天"(來源:中華書局《宋史》卷132),喻指軍隊整肅的儀仗。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界定為"鋒利明亮的戈戟"(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其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通過自然物象構建軍事隱喻的造詞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霜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字面釋義
- 明亮鋒利的戈戟
“霜”形容兵器如霜般冷冽、鋒利,“戈”指古代兵器。合稱形容戈戟的寒光凜冽與銳利。例如:
- 南朝齊·謝朓《從戎曲》:“日起霜戈照,風廻連旗翻”()
- 明·張居正《遼左大捷》:“霜戈一指靖遼陽,露布星馳入未央”()
二、引申含義
- 借指軍事行動或戰争
以兵器代指用兵,常見于詩文中的隱喻。例如:
- 唐·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霜戈驅少壯,敗屋棄羸耋”()
補充說明
- 文學意象:該詞多用于描繪肅殺、壯烈的戰争場景,兼具視覺與情感張力()。
- 結構解析:霜(上下結構)+戈(獨體結構),字形呼應了寒光與兵器的結合()。
建議結合具體詩文語境進一步體會其修辭效果。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姊百年好合半男女拔突避寝慚驚讒詞常候雠仇春花秋月東奔西向兒輩蜂螘撫導輔料富強浮渲高館高頭講章孤另另遑息揮斤攪混甲伍忌才晉陽關季商救苦救難卡諾摳門兒醪糟淩煙鱗獸李膺杯悶棒泯絕姆媽情理清員秦椒铨考屈厄認稱三寸弱翰深奧莫測甚疊省鑒束裝盜金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鎖伏闆太守枉費口舌王卒隈蔚午安下辭瑕惡消息盈沖邪禽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