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屈厄的意思、屈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屈厄的解釋

困窘。 漢 陸賈 《新語·本行》:“夫子 陳 蔡 之厄,豆飯菜羹不足以接餒,二三子布弊緼袍不足以避寒,倥偬屈厄,自處甚矣。”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以 仲尼 之智也,而屈厄於 陳 蔡 。” 唐 李白 《君馬黃》詩:“猛虎落陷阱,壯夫時屈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屈厄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由“屈”與“厄”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因外界壓力或困境而遭受委屈、困頓的狀态。以下從權威詞典釋義、古籍用例及語義演變角度分析:

一、字義溯源與詞典釋義

  1. “屈”的本義

    據《說文解字》,屈本義為“無尾也”,引申為彎曲、屈服。《玉篇·尾部》釋“屈”為“曲也,枉也”,強調受外力壓迫而不得伸展的狀态,如“威武不屈”(《孟子·滕文公下》)。

  2. “厄”的語義

    《說文解字》注“厄”為“隘也”,指險要關口,後衍生為困苦、災難。《廣韻·麥韻》釋“厄”為“困也”,如“孔子厄于陳蔡”(《史記·孔子世家》)。

  3. 複合詞“屈厄”的釋義

    綜合《漢語大詞典》與《重編國語辭典》,“屈厄”定義為:

    因外界壓迫或處境艱難而承受委屈與困苦,強調身心受制的雙重困境。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4卷,上海辭書出版社;《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台灣教育部)


二、古籍文獻用例佐證

  1. 哲學語境中的精神困頓

    東漢王充《論衡·自紀》雲:

    “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細,于彼為榮,于我為累。偶合容說,身尊體佚,百載之後,與物俱殁。名不流于一嗣,文不遺于一劄,官雖傾倉,文德不豐,非吾所臧。德汪濊而淵懿,知滂沛而盈溢,筆泷漉而雨集,言溶㵠而泉出……屈厄不遇,志自抑損。”

    此處“屈厄”指賢能之士因時運不濟而志向受挫的境遇。

  2. 地理困境的具象化描寫

    明代《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載:

    “兩崖石壁宛轉,色如赭墨,屈厄深隘,行者如入甕中。”

    以“屈厄”形容峽谷逼仄險峻,引申喻人生路途之艱難。


三、語義演變與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屈厄”因書面性強而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學術文本或文學創作,常與“困頓”“壓抑”等詞互文。其核心語義保留古義,但更側重心理層面的委屈感與客觀環境的壓迫性雙重交織,如:

“他半生屈厄,卻始終堅守道義。”

需注意其與近義詞“困厄”(側重物質匮乏)、“委屈”(側重主觀感受)的微妙差異。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 王充. 《論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 中華書局.
  4.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5.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台灣教育部.

網絡擴展解釋

“屈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困窘、受委屈或遭遇困境。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2.文獻用例

3.現代用法

4.近義詞與關聯詞

來源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引證(如、4)和現代詞典釋義(如),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新語》《運命論》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暗夜保秘博練不相為謀讒貳春膏紙辵辵誕縱的句抵難封秘風語不透服慘符禁夫子兵改成函秦號笛好謀善斷河渠湔改笳音矜莊雞黍期積秀據鞍讀書慨念贶壽髡頭攬載老牛舐犢力所不及龍虎風雲卵覆鳥飛買菜書沒雕當門閱名額内鬨孽妾軿馳甹豐乾菜謙饬前塗清剔龜茲伎秋胡戲柔豔上價生意盎然説真方肅霜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填倉日緰此猥衆霧湧雲蒸香爐角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