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書正文上端留有較寬空白,刊印講解文字,這些文字稱為“高頭講章”。《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先生見了那沒頭沒腦闢空而來的十五個大字,正不知從那裡開口,纔入得進這中庸兩個字去,隻得先看了一遍高頭講章,照着那講章往下敷衍半日,纔得講完。” 魯迅 《華蓋集·并非閑話(三)》:“他們似乎并沒有《教育學概論》或‘高頭講章’的待定稿,藏之名山。”後來泛指這類格式的經書。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鬼囁嚅良久曰:‘昨過君塾,君方晝寝。見君胸中高頭講章一部。’”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二:“ 徐靈胎 《刺時文》雲:‘案頭放高頭講章。’”
“高頭講章”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該詞原指古代經書排版格式:在正文上方留有較寬空白,用于刊印講解性文字,這些注釋部分被稱為“高頭講章”。後引申為泛指帶有詳細注釋的經書或類似格式的典籍。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史研究領域。其結構特點(正文與注釋分欄)在中國傳統典籍(如《四書章句集注》)中仍有體現。
《高頭講章》是一種漢字詞組,常用于形容演講時發言的内容嚴肅、權威且有深度。對于觀衆或聽衆來說,能從中獲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和啟發。
《高頭講章》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高”和“講”,其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高”字的部首為“高”字頭,它共有十一畫。
• “講”字的部首為“言”字旁,它共有六畫。
《高頭講章》這個詞的來源來自于漢語,具體的出處目前并不清楚。然而,在現代口語中,它被廣泛使用,特别是在教育領域和演講活動中。
《高頭講章》的繁體字形式為「高頭講章」。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高頭講章》這個詞的古時寫法可能是「高頭講章」,但具體的寫法可能有所變異。
• 他的演講内容真是一篇《高頭講章》,我從中受益匪淺。
• 這位教授的講座總是能帶給聽衆一些真正的《高頭講章》。
• 今天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高頭講章》。
• 高等教育
• 頭腦風暴
• 講座
• 精彩演講
• 重要演講
• 深度演講
• 淺顯講解
• 平庸演講
• 膚淺發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