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辭的意思、下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辭的解釋

具供詞。《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事下有司,收 玄 、 緝 、 鑠 、 敦 、 賢 等送廷尉” 裴松之 注引《世語》:“ 玄 至廷尉,不肯下辭。廷尉 鐘毓 自臨治 玄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下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下辭”的核心含義為“具供詞”,即古代司法場景中提供口供或書面陳述的行為。該詞由“下”(向下、提交)和“辭”(言辭、陳述)組合而成,多用于官員審案或犯人受審的語境。

二、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裴松之注引《世語》的記載:

“玄至廷尉,不肯下辭。廷尉鐘毓自臨治玄。”
此處描述夏侯玄被押送廷尉後拒絕提供供詞的情景。

三、用法演變

  1. 古代司法用語:特指犯人提交供詞或官員審問記錄,如例句中“登封縣令開缺三月”即因司法壓力辭職。
  2. 現代引申義:部分現代資料(如、3)将其擴展為“辭職”,例如“官員因貪污下辭”,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引申。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例句或曆史案例,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注釋及司法制度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下辭》是什麼意思

《下辭》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告别”、“離别”。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下辭》的拆分部首是“辶”(辶是“辵”的繁體字形式,表示行走的意思),總共由9畫組成。

來源

《下辭》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文化和文學作品。它常常出現在古代的詩詞中,表示離開、告别或分别的意味。

繁體

《下辭》的繁體字形式為“下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下辭》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是“下詞”,在字形上略有差異。

例句

他依依不舍地向朋友們說了一聲《下辭》,轉身離去。

組詞

下辭言、下辭性、下辭情、下辭别

近義詞

告别、離别、别離、分手

反義詞

相聚、會面、見面、相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