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壽樗的意思、壽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壽樗的解釋

老臭椿木。語出《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後用“壽樗”比喻無用之材。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張孟詞貢士》:“華暫芬優鉢,材偏恥壽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壽樗"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複合詞,由"壽"與"樗"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這兩個字的字義及古典文獻中的典故來理解。

  1. 字義拆解與基本含義:

    • 壽 (shòu): 本義指生命長久,長壽。《說文解字》釋為"久也"。引申為年歲、生命、祝人長壽等義。
    • 樗 (chū): 指臭椿樹。《說文解字》釋為"木也。... 似樗"。臭椿在古代常被視為木質粗劣、不堪大用的樹木。《詩經·豳風·七月》有"采荼薪樗"句,即以樗木為劣質柴薪。
    • 組合義: "壽樗"字面可理解為"長壽的臭椿樹"。但這并非其核心含義,其深層意義源于《莊子》中的著名寓言。
  2. 核心含義與典故出處(《莊子·逍遙遊》): "壽樗"的完整概念和哲學意蘊,直接來源于《莊子·逍遙遊》中惠子與莊子的一段對話: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衆所同去也。" 莊子曰:"...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 在這段對話中,惠子用"樗"樹(臭椿)比喻莊子的學說,認為它雖然龐大("大"),但就像樗木一樣,樹幹臃腫不合繩墨,樹枝彎曲不合規矩,長在路邊連木匠都不屑一顧("匠者不顧"),意指其學說"大而無用",不被世俗所容。
    • 莊子則反駁說,正因為這棵樹被認為"無用",它才不會遭到刀斧砍伐("不夭斤斧"),可以安然生長于廣漠之野,人們還能逍遙自在地躺在樹下休息。這種"無用"恰恰成就了它保全生命、得享天年的"大用"。
    • 因此,"壽樗"的核心含義并非僅指長壽的樹,而是特指那些因被視為"無用"而得以避免禍患、終享天年的事物(尤指人或思想)。它體現了莊子哲學中"無用之用"的深刻思想,即表面上的"無用"可能恰恰是保全自身、實現更高價值(如自由、長壽)的途徑。
  3. 總結釋義: 壽樗意指因被視為無用而得以保全性命、終享天年的人或物。它源于《莊子·逍遙遊》中關于樗樹(臭椿)的寓言,強調看似無用的價值——避免被世俗功利所戕害,從而獲得逍遙自在的長久生存。這個詞蘊含着道家"無用之用"的哲學智慧。

引用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壽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1.詞語構成與發音

2.典故出處

源自《莊子·逍遙遊》中的寓言:

“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
此段以臭椿樹(樗)比喻看似龐大卻無實際用途的事物,後世由此引申出“壽樗”一詞。

3.比喻義

“壽樗”常被用來比喻無用之材或看似有價值實則無益的事物,帶有自謙或貶義色彩。例如:

4.文化意涵

該詞反映了中國傳統哲學中“無用之用”的思想,與莊子“材與不材”的辯證觀相呼應,強調事物價值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原文及《漢語大詞典》相關詞條。

别人正在浏覽...

半間不界悲恸并州布置唱好常員初版本詞窮理絶打金枝大考搗實德言調下東武吟行風華濁世敢則是槁敗歌嘔閣氣各執一詞貴賤高下海魚黑了黃肩誨翰忽律溷迹湔濯監作傑智節制資本籍居鈞天曲斂縮賣兒鬻女錨泊地怒惱判若雲泥璞玉牆岸青雯丘索棄擲戎麾三國審辦史觀識眄時眼塾修四海之内皆兄弟死河頭頂托詞徒坐杌床相擾項莊舞劍弦木謝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