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事閑坐。《禮記·玉藻》:“徒坐不盡席尺,讀書、食則齊,豆去席尺。” 孔穎達 疏:“徒,空也。空坐,謂非飲食及講問時也。”
“徒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含義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基本含義
指“無事閑坐”,即空閑時單純坐着、沒有具體事務的狀态。該釋義源自《禮記·玉藻》記載的古代禮儀規範,孔穎達在注疏中明确:“徒,空也。空坐,謂非飲食及講問時也。”
傳統經典出處
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辭書(如查字典)将“徒坐”延伸為成語,強調“白白浪費時間、無所作為”的貶義,例如:“徒坐指無所事事地坐着,沒有任何實際行動或努力。”
使用場景
注意:若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或了解不同辭典的完整解釋,可參考《禮記》原文及權威古籍注疏。
《徒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沒有事情可做而長時間坐着。
《徒坐》的部首是彳(走)和土(土地),共3個筆畫。
《徒坐》是現代漢字詞語,沒有特定的來源。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徒坐」。
在古代,「徒坐」這個詞可以寫作「徒作」或「徒坐于」,意思相同。
1. 他沒有工作可做,隻能徒坐在家裡。
2. 不要徒坐浪費時間,找點有意義的事情做吧。
3. 我徒坐了好幾個小時,等待着結果。
徒坐的相關詞彙有:徒勞、徒步、徒刑、坐立不安、坐以待斃等。
徒坐的近義詞有:虛度、閑坐、空守、故宅等。
與徒坐相反的詞彙包括:忙碌、勞作、奔波、行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