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坐的意思、徒坐的詳細解釋
徒坐的解釋
無事閑坐。《禮記·玉藻》:“徒坐不盡席尺,讀書、食則齊,豆去席尺。” 孔穎達 疏:“徒,空也。空坐,謂非飲食及講問時也。”
詞語分解
- 徒的解釋 徒 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勞無益。 隻;僅僅:家徒四壁。 從事學習的人:徒弟。徒工。學徒。師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黨徒。 人(多指壞人):匪徒。暴
- 坐的解釋 坐 ò 古人雙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腳後跟上,這是其本義,後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墊。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盤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騎。 乘,搭:坐車。坐船。 堅守,引申為常駐,不
專業解析
“徒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和語境兩個層面理解:
-
字面本義:
- 徒: 在這裡主要有“空”、“僅”、“隻”的意思,表示沒有實際内容或行動。
- 坐: 指臀部着物(如席、凳、地)以支持身體的姿勢,即“坐着”。
- 合義: 因此,“徒坐”最直接的字面意思就是空坐着、幹坐着、無所事事地坐着。強調坐着但沒有進行任何有意義的活動或勞作,帶有閑散、虛度光陰的意味。例如:“終日徒坐,無所用心。”(整天幹坐着,什麼也不想不做。)
-
引申義/特定語境義:
- 在古代法律或刑罰語境中,“徒”常指一種刑罰“徒刑”,即強制犯人服勞役。
- “徒坐” 在此語境下,可以指被判處徒刑但暫時或特定情況下免除勞役,僅需坐着(可能指拘禁或待審狀态)。這是一種相對于“徒作”(服勞役)而言的狀态。例如史書中可能記載某人被判徒刑後,因某種原因(如年老、疾病、特殊身份)而“止令徒坐”,即隻需拘禁而不必服苦役。
“徒坐”的核心含義是空坐、閑坐或僅坐而不勞作。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 在一般描述中,指無所事事地幹坐着。
- 在法律或刑罰語境中,可指被判徒刑但免除勞役,僅需拘禁或待着的狀态。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這是最權威的大型漢語語文工具書之一,對“徒坐”一詞有明确收錄和解釋。其釋義通常包含上述兩層含義。雖然線上版本訪問受限,但其紙質版和授權電子版(如知網《漢語大詞典》電子版)是核心依據。[來源:《漢語大詞典》]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這部詞典專門收錄古漢語詞彙,對“徒坐”的解釋側重于其古義和用法,是理解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含義的重要參考。[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 《王力古漢語字典》(王力主編): 王力先生是古漢語研究泰鬥,該字典釋義精當,注重詞源和本義,對理解“徒”字在“徒坐”中的含義(空、僅)有權威解析。[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
- 古籍用例(如《漢書》、《宋史》等): 在史書、律令或古代文集中可以找到“徒坐”的實際用例,這些原始文獻是理解該詞具體語境和含義的直接證據。例如,《宋史·刑法志》等可能涉及刑罰制度的記載。[來源:相關古籍文獻]
- 漢典網等線上詞典(參考釋義): 部分線上詞典(如漢典網)會綜合《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的釋義,提供便捷查詢。可作為輔助參考,但需注意其最終依據仍是權威辭書。[來源:漢典網(綜合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徒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含義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
基本含義
指“無事閑坐”,即空閑時單純坐着、沒有具體事務的狀态。該釋義源自《禮記·玉藻》記載的古代禮儀規範,孔穎達在注疏中明确:“徒,空也。空坐,謂非飲食及講問時也。”
-
傳統經典出處
- 《禮記·玉藻》原文提到:“徒坐不盡席尺,讀書、食則齊,豆去席尺。”此處規定古人在不同場合的坐姿與席位距離,其中“徒坐”特指非進食或讨論學問時的坐姿禮儀。
-
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辭書(如查字典)将“徒坐”延伸為成語,強調“白白浪費時間、無所作為”的貶義,例如:“徒坐指無所事事地坐着,沒有任何實際行動或努力。”
-
使用場景
- 傳統用法:描述古代禮儀中的特定坐姿狀态。
- 現代引申:批評缺乏行動力的消極狀态,如“若隻徒坐空談,終難成事”。
注意:若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或了解不同辭典的完整解釋,可參考《禮記》原文及權威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彩翰慘刻充好貙镏單利禫祥電路圖風中秉燭幹凈幹親宮垣光晃晃固定資産阖門紅鹽黃金分割匠化節要踦闾搢紳舊營生看相科學教育影片檑木龍衣眠起妙格密和沒亂煞奶媽難分難解年齡泥丸暖瓶盆盎閛閛疲民婆子傾路親切畦町權禦缺憾入隊三足鼎立森木尚佯設報折兒慴服拾襲屬觀死不旋踵隋珠和玉太歲韬采投産烏圓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