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查辦理。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二:“ 江西 有疑獄控部者,奉旨交制審辦,疊訊不服。”《清史稿·定安親王永璜傳》:“步軍統領衙門但準收呈,例不審辦,而 載銓 不識大體,任意颠倒。”
“審辦”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審辦”由“審”(shěn,意為詳細審查)和“辦”(bàn,意為處理事務)組合而成,指對事務進行審查并辦理,強調在辦理前需經過嚴謹的核查過程。
字義分析
曆史用例
該詞多見于清代文獻,例如:
“審辦”是一個兼具審查與執行雙重含義的詞彙,多用于正式或需嚴謹流程的語境。其曆史淵源和現代適用性均體現對事務處理的系統性要求。
《審辦》是一個常用的詞彙,表示審核和辦理。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字是「審」,拆分部首為「宀」和「口」,總共有8畫;第二個字是「辦」,拆分的部首是「力」,總共有8畫。
「審」這個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形狀類似于蓋在房子頂部的“宀”和“口”字旁邊的幾筆。它的本義是指審查、審理。在古代漢字中,它的寫法是「審」。
「辦」一詞來自于古代漢語動詞「辦理」,意思是處理、辦事。它的本義是指用力進行某個活動。在春秋時期,「辦」的寫法是「辦」。
例句:
1. 請您幫忙審辦一下這份報告。
2. 這個項目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辦完。
組詞:
審查、審理、審批、辦公、辦學、辦事
近義詞:
審核、處理、辦理
反義詞:
放任、忽略、不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