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收縮。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三:“ 貫 既伏誅,其死所忽有物在地,如水銀鏡,徑三四尺,俄而斂縮不見。”
(2).形容膽小,遇事退縮。 吳組缃 《山洪》四:“他雖然是個甲長,人卻那麼老實斂縮。”
“斂縮”是一個漢語動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物理收縮
指物體或現象的收縮、收緊。例如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記載的“俄而斂縮不見”,描述物體逐漸縮小消失的過程。
行為與性格特征
形容人性格膽小、遇事退縮,如吳組缃《山洪》中“老實斂縮”的甲長形象。也可指情感或行為的收斂克制,如“斂縮儉樸”描述低調簡樸的狀态。
詞源構成
“斂”本義為收攏、約束(如“斂手”“斂迹”),“縮”指向後收縮,組合後強化了“内收”的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義演變或古籍用例,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老學庵筆記》原文。
斂縮(liǎn suō)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了兩個部分,斂和縮。
斂(liǎn)是一個四筆字,部首是收縮的手,它的意思是收起、收攏、收斂等。
縮(suō)是一個六筆字,部首是線,它的意思是收縮、縮小、減少等。
斂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斂字的寫法是“斂”,字形比較複雜,包含了許多部首和筆畫。同樣地,縮字的古代寫法是“縮”,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字形。
繁體字中,斂字的寫法是“斂”,縮字的寫法是“縮”。這些繁體字形仍然在一些地區和場合中使用。
例句:
1. 他斂縮了身體,躲在牆角。
2. 面對困境,他斂縮了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
組詞:
斂財、斂迹、收斂、縮影、縮小
近義詞:
壓縮、收縮、減少
反義詞:
擴張、放大、增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