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的意思、并州的詳細解釋
并州的解釋
古州名。相傳 禹 治洪水,劃分域内為九州。據《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 并州 為九州之一。其地約當今 河北 保定 和 山西 太原 、 大同 一帶地區。《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州之國……正北曰 并州 ,其山鎮曰 恒山 。”
詞語分解
- 并的解釋 并 ì 合在一起:并攏。合并。兼并。 一齊,平排着:并駕齊驅。并重(恘 )。并行(妌 )。 連詞,表平列或進一層:并且。 用在否定詞前,加強否定的語氣,表不像預料的那樣:并不容易。 并 ī 中國山西
- 州的解釋 州 ō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曆代不同(後多用于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 部首: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并州”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行政區劃名稱,其含義和地理範圍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并州”是古九州之一,最早可追溯至大禹治水後劃分的九州體系。拼音為bīng zhōu(注意:非“bìng zhōu”),屬于曆史地理概念。
二、曆史與地理範圍
-
先秦至漢朝
- 據《周禮》《漢書·地理志》記載,其範圍包括今河北保定、山西太原及大同一帶。
- 虞舜時期将河北舊正定、保定與山西舊太原、大同劃為并州,周朝沿襲此制。
-
漢朝至唐朝
- 漢代擴展至山西全境及陝西延安、榆林等地。
- 北朝至唐代,并州範圍縮小,專指山西太原府(今太原市為核心區域)。
三、文化影響
并州作為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在古詩詞中常被提及,例如唐代賈島《渡桑幹》中“客舍并州已十霜”,側面反映其曆史地位。
四、演變與現狀
宋代以後,“并州”逐漸被“太原府”取代,但作為地理符號仍用于文學或曆史表述。現代中國行政區劃中已無此名稱,其故地主要對應今山西省中部及北部地區。
以上内容綜合自《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如需完整曆史沿革可查閱相關古籍或地方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的确, 并州這個詞是指中國古代的一個地方名稱,也是現今山西省的部分地區。拆分部首可以分解成并(丷)和周(周部)。根據筆畫數來看,并州的總筆畫數為11畫。據考古學家研究,這個地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當時該地區是諸侯國晉國的故地。在繁體字方面,該詞依然保留原有的字形。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在比較相似,沒有太大變化。下面是一些表達并州的例句:“在并州的日子裡,我領略到了北方的霜雪風光。”組詞中可以使用“并”字的詞有并列、将并、銷并等。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山西、太原等。至于反義詞,可以使用其他地名,如廣東、上海等。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