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并州的意思、并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并州的解釋

古州名。相傳 禹 治洪水,劃分域内為九州。據《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 并州 為九州之一。其地約當今 河北 保定 和 山西 太原 、 大同 一帶地區。《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州之國……正北曰 并州 ,其山鎮曰 恒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并州是古代中國重要的行政區劃名稱,其含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一、地理與曆史沿革

  1. 九州之一

    先秦文獻《周禮·夏官·職方氏》将天下分為九州,并州位列其中,範圍涵蓋今山西太原、河北保定及内蒙古部分地區,屬北方軍事要地。

  2. 漢至唐代行政區

    漢武帝設并州刺史部,轄太原、上黨等郡。唐代并州為河東道治所,後升為太原府,成為北都,戰略地位顯著。

二、文化意象與詩詞符號

  1. 思鄉文化符號

    唐代賈島《渡桑幹》中“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以并州代指羁旅之地,賦予其深沉鄉愁意象。

  2. 邊塞風物代表

    并州剪刀、快馬等物産常見于詩文,如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喻指鋒銳利器。

三、地名遺存與演變

“并州”作為曆史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仍保留“并州路”等稱謂,印證其地理延續性。《元和郡縣圖志》載:“并州,開元十一年改為太原府”,可見其行政演變軌迹。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并州”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行政區劃名稱,其含義和地理範圍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并州”是古九州之一,最早可追溯至大禹治水後劃分的九州體系。拼音為bīng zhōu(注意:非“bìng zhōu”),屬于曆史地理概念。

二、曆史與地理範圍

  1. 先秦至漢朝

    • 據《周禮》《漢書·地理志》記載,其範圍包括今河北保定、山西太原及大同一帶。
    • 虞舜時期将河北舊正定、保定與山西舊太原、大同劃為并州,周朝沿襲此制。
  2. 漢朝至唐朝

    • 漢代擴展至山西全境及陝西延安、榆林等地。
    • 北朝至唐代,并州範圍縮小,專指山西太原府(今太原市為核心區域)。

三、文化影響

并州作為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在古詩詞中常被提及,例如唐代賈島《渡桑幹》中“客舍并州已十霜”,側面反映其曆史地位。

四、演變與現狀

宋代以後,“并州”逐漸被“太原府”取代,但作為地理符號仍用于文學或曆史表述。現代中國行政區劃中已無此名稱,其故地主要對應今山西省中部及北部地區。


以上内容綜合自《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如需完整曆史沿革可查閱相關古籍或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覽...

八辔抃牛邊酋層楹長命富貴産權證鸱鴉嗜鼠抽貫川湄椎魯出晝大老遠定志藩阃蜂迷蝶猜勾喚合幹橫鋸面橫翥繪聲繪形繭館僭拟姣娥賈正截搭題截流驚才絕豔靜窺進履圯橋禁治峻崎顆凍控揣寇脫跨鞍類家哤聒内科怒號批判現實主義仆歐深入人心實景施樂束伍令私戚泰厲剔撥替續器通爽駝橐讬言外資碗唇玩讀妄予無頭案無須相見恨晚效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