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第一版印行的圖書。 楊沫 《<青春之歌>再版後記》:“修改本和初版本比較,有許多地方不同。”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裡>》:“關于 梁建 這個人物的描寫,新版本和初版本比較起來,有很多不同。”
“初版本”是漢語詞彙中具有明确文獻學内涵的專業術語,指書籍首次印刷發行的原始形态。《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書籍初次印刷發行的版本,區别于重印本或修訂本。”該詞由“初”與“版本”構成複合詞,“初”表時間序列中的起始點,“版本”則源自雕版印刷術語,原指用特定版片印制的書本。
從詞源結構分析,“初版本”包含三層核心特征:其一強調時間優先性,如1933年魯迅自費印制的《兩地書》初版本,是研究作者思想演變的重要原始文獻;其二指向文本完整性,中華書局在古籍校勘中特别注重比對初版本與後世版本的異文;其三具有文物稀缺性,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統計顯示,現存明代初版本不足同期刻本的3%。
該術語在當代應用場景包含兩個維度:出版領域特指未經任何改動的首次印刷品,如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圍城》初版本複刻版引發收藏熱;數字時代衍生出新内涵,軟件工程的v1.0版本常被類比為“程式初版本”,體現術語的跨學科延伸。
“初版本”指圖書首次印刷發行的版本,通常具有原始性和收藏價值。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初版本是書籍的第一次正式出版印刷的版本,與後續修訂版、再版等形成對比。例如,楊沫的《青春之歌》初版本與修改本存在多處差異。
術語擴展
在學術和收藏領域,初版本不僅指現代印刷品,還包括印刷術普及前流通的早期版本(如古籍初印本)。
原始性
初版本保留了作者最初的創作意圖和内容,可能包含後續版本中修改或删減的部分,是研究作品演變的重要依據。
收藏價值
藏書界普遍認為,名家作品的初版本具有更高的版本學和市場價值。例如“十七年”文學(1949-1966)中的經典作品初版本(如《紅岩》《創業史》),常被學者和藏家重點關注。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的初版本信息,可參考《初版本》(李傳新著)等專業書籍。
俵馬伯爾尼剗類齒腔垂柳垂頭搨翼辭頭麤大催征打雞窩電威釣語恩贶風軌風惠鳳犀簪輔角高接後院起火黃硇砂毀熸澗道稽陟窟居袴靴老牌兩宮離塵衣靈橐曆人麥青曼荼羅内拙女流之輩謙卻權概若光三垂時諱詩天子索謝譚藝鞉鞞鞉音鐵籤體審臀鳍王機嗢咽危拔魏姚惟正之供五花儀無可那無憀銜哺香镫顯令消削